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陈恭禄的史学态度

2025年02月12日 09:00  |  作者:王荣 王抒滟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著名历史学家陈恭禄1934年写成《中国近代史》,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最初作为陈恭禄在校教学之用,后被国民政府教育部定为大学教科书。不久,他的另一部著作《中国通史》也出版了。陈恭禄在《中国通史讲义》第一册自序中写道:“吾人现以中国通史为叙述数千年来中国民族活动之史书,为成年人读中国史入门之一教本而已。”

陈恭禄尝试以一种公正的态度对待历史,他认为“著者非诋毁时人,或为之辩护,不过以公平之态度,说明其立场”,比如在讨论中外冲突及中外关系等问题时,“对于侵略之罪恶,决不为之稍讳”,但更要以事实为根据,不能一味诋毁。

陈恭禄给自己设定的要求颇高,他在《中国近代史》自序中称:“今日编著历史之方法,简单言之,首先搜集原料,及时人记录,辨别著作人之目的,有无作用,及其与史迹之关系,比较各种记录之内容,考证其真伪。其有证明者,始能定为事实,证以时人之议论,辨析其利害。然后综合所有之事实,将其缜密选择,先后贯通,说明史迹造成之背景,促成之各种势力,经过之始末,事后之影响,时人之观察,现时之评论,而以深切美丽之文写成。此史学者不易养成之原因,而固吾人今日之正鹄也。著者编著此书,不过自信未入于歧途,于试验之中,不肯放弃责任而已。”在历史学界较早提到对于“原料”和考证的重视。

陈恭禄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史料和考证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晚年综合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南京大学讲授了一门史学研究基础课:“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他是这一学科的重要开拓者之一。(王荣 王抒滟)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