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记者观察丨《哪吒2》的成功启示:从文化自信到产业自信
2月13日,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正式迈入百亿票房俱乐部,成为全球影史首部在单一市场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约14亿美元)的动画电影。业内认为,百亿票房的突破,标志着国产动画产业已具备更强的全球竞争力,也为未来中国动画进一步提供新的可能性。图/王晨
2月4日,距离《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在北美上映还剩10天时间时,《哪吒2》预告片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蓄势征战北美市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晚间,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达100亿元。
自1月29日正式上映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已创造多项纪录:2月6日登顶我国影史票房榜,2月7日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如今,影片票房突破百亿元,意味着它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排名稳居前20位,并有望进一步提升。
1月31日,观众在贵州省黔西市的一家电影城观看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新华社发(范晖 摄)
《哪吒2》已成为一部现象级影片,它不仅表明中国电影市场依旧潜力巨大,还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文化消费市场之一,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和日益成熟完备的影院基础设施,共同构建了一个消费潜力旺盛的电影市场。近年来,节节攀升的票房数字便是最好的例证。然而,2024年市场大盘一度疲软,业内纷纷发出“市场到底怎么了”之问。《哪吒2》的大获成功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观众的审美水平,更高了。这预示着,中国观众不再满足于仅会“炫技”的奇观电影,而是追求更有文化内涵、有深度的作品。这种变化,或许会倒逼中国电影产业提升内容质量,进而实现整个电影产业的内容升级。
《哪吒2》的成功体现在电影内容上,是一次文化自信的觉醒。影片植根于中华传统神话故事,导演饺子并没有依赖故事原型,而是在保留东方美学的基础上,注入现代价值观的思考,这便是对个体命运的追问。“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魔丸转世”的哪吒发出的呐喊,句句振聋发聩,这不仅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也折射出整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与接纳。影片无论在叙事、人物塑造、画面元素设计,还是影片的配乐,都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文化自信的表达,让观众在影院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并产生情感共鸣。
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自信,正在转化为产业自信。
影片展现出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显著提升,从精细的特效设计到流畅的动作设计,从宏大的场景构建到细节的精湛雕琢,每一处都体现出极高的工业水准。导演饺子曾在公开采访时表示,“以前我们总仰望国外的很多特效,觉得非常了不起,现在发现我们只要用心慢慢死磕,也能磕得出来。这群动画人能力的边界被那些困难越撑越大,中国动画的技术水平随之又上了一个台阶。”这种工匠精神,或许可以诠释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缘何进步。
《哪吒2》的强大票房号召力吸引了外媒关注,《好莱坞报道者》这样评价,“以顶尖动画技术与深刻叙事重新定义了中国电影工业的高度。”IMAX首席执行官里奇·盖尔方德感慨:“中国大片的规模与创新力,正在重塑全球电影市场格局。”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电影有能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IP,这种自信如同一剂强心剂,正在重塑整个电影行业的创作心态。
随着《哪吒2》吹响征战全球市场的号角,“哪吒”的“逆天改命”之旅,还将继续。它将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灿烂文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全球电影版图上,中国电影正在书写自己的传奇,而这个进程,才刚刚开始。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