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多党合作>民进
民进重庆市委会:高质量推进“小县大城”试点
本报讯(记者 凌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作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在近日召开的重庆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民进重庆市委会呼吁,高质量推进“小县大城”试点,加快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
民进重庆市委会前期调研后认为,作为我国大多数县域未来发展的可能形态,“小县大城”在闽浙等地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对重庆试点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产业是‘小县大城’模式的核心依托。”市政协常委、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张礼慧代表民进市委会在大会发言时提出,要做强产业,为“小县大城”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她举例说,闽浙等地的先行山区县基本都针对细分产品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集聚,打造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如浙江云和,围绕木制玩具培育企业千余家,吸纳就业3.1万余人。”
闽浙先行山区县为解决好“进城农民在城关区域是否有房可住、有业可就、有学可上、有医可治、有社会保障可保,是否真正市民化”这个关键问题,不断完善民生基础设施,努力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点也令张礼慧深有感触。她认为,要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选择“以县兴产、以产强县”或“以产兴城、以城聚人”路径,有效推进“小县大城”试点工作。
如何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小县大城”核心依托水平?民进重庆市委会建议,引导试点区县明确自身比较优势,以构建全产业链为目标,推动产业发展“强基工程”和高质量就业促进工程,满足转移农民充分就业、获取稳定收入的需求。在制度体系保障上,要加强政策集成与优化,研究出台支持“小县大城”发展模式的配套政策,强化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消费等领域的政策支持。
围绕合理平衡“小县大城”试点与农村空心化问题,民进重庆市委会还提出,要科学预判城乡人口变动趋势,从规划布局上找好农民市民化和乡村振兴的结合点,通盘考虑土地利用、城乡产业发展、居民聚居点。提升村庄规划编制,围绕利于当地的产业项目、乡村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科学规划建设重点城镇和村庄。充分利用“小县大城”试点带来的人口流动契机,在合理有序推进“大城关”区域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同时,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