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统一战线>统战时讯
广西贺州平桂区:“五聚力”推动“土瑶”聚居区共建共享“五个家园”
人民政协网贺州2月18日电 “土瑶”是我国瑶族稀有支系,主要分布在大桂山东段余脉即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明梅、大明、槽碓和沙田镇金竹、新民、狮东6个行政村的24
聚力“智志”双扶,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据悉,平桂区已累计投入2.82亿元,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了文华学校和民族学校、改善6个“土瑶”行政村小学和9个教学点的办学条件,解决了800多名“土瑶”学生就读问题,“土瑶”贫困家庭学生100%享受教育资助政策。2018以来,“土瑶”聚居区有92名学生考上本科院校,有152名学生考上大专院校,有407名学生选择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有部分毕业生带着知识和梦想反哺家乡。同时,成立宣讲队,进村入户进行思想动员、科技种养、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宣教、培训,组织500人次“土瑶”劳动力参加瑶绣、“土瑶”茶制作、竹篾编制等培训,变“送钱送物”为“送经验送技术”。深挖一批以“挑着茶叶上北京”的全国劳动模范盘少明为代表的先进典型,打造“土瑶文化节”“土瑶森林之夜音乐会”等文化品牌,创作一批反映“土瑶”群众
聚力产业振兴,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根据“土瑶”聚居区的资源禀赋,平桂区引导“土瑶”村发展茶叶、生姜、杉树等16.5万亩,年人均实现增收3000多元。投资4180万元建成4个文旅农旅项目向外展示“土瑶”独特民族风情,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累计带动旅游消费超2千万元。完善“产业+企业(帮扶车间)+村集体+农户(脱贫户)”等联农带农机制,累计培育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1家,利用帮扶车间委托村民养茶和编制包装茶篓,形成了“竹编包装+土瑶茶种、管、采、养”的新兴全产业链,参与的“土瑶”群众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此外,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提供就业推荐服务推动就业,实现899名“土瑶”劳动力在省外稳定就业;“土瑶”搬迁群众务工就业822人,确保每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在6个“土瑶”村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743个,多渠道促进“土瑶”群众增收致富。6个“土瑶”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从2017年的1.65万元增加到27万元,“土瑶”聚居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聚力乡风文明,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目前,平桂区6个“土瑶”村全部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桂志愿”系统注册的志愿服务团体10支,注册志愿者达3607人,积极参与卫生环保、移风易俗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土瑶”聚居区先后组织开展盘王节、“土瑶”文化节、“欢歌三月”、村BA篮球赛等文体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易地搬迁安置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平桂区首届社区文化节”,依托国庆节、春节、“三月三”、端午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开展系列活动30多次,开办瑶绣技艺培训、“非遗结绳技艺培训”20多期,在学校常态化开设“瑶歌”“瑶绣”“长鼓舞”等民族文化特色教学,实施“石榴花红映平桂 百企百村铸共识”村企结对、城乡共建互助互促行动机制,动员社会人士、爱心企业、志愿服务者开展慈善捐赠等公益性活动,推进“土瑶”群众与其他搬迁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更加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聚力乡村建设,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平桂区累计投入340余万元,帮助106户“土瑶”群众实施危房改造;投入16.88亿元,分别在平桂城区和鹅塘镇厦岛各建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个,帮助294户1896名“土瑶”群众“挪穷窝”。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6904
聚力乡村治理,共建共享社会稳定平安家园
平桂区强化党建引领,壮大本地人才,通过就地培育和人才“回流”“引流”等方式,招录“土瑶”籍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共计70余名,开展生姜种植、叉车驾驶、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1000人次,不断提升“土瑶”聚居区的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及内生动力。在6个“土瑶”村配齐“数字大屏”功能平台,共安装了60路AI人脸识别、50路云广播设备,构建覆盖智慧党建、政务服务、平安乡村、基层治理、美丽乡村、智慧大屏等场景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