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生死场》出版记

2025年02月19日 09:13  |  作者:周惠斌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1934年11月,萧红来到上海。她在上海举目无亲,便给偶像鲁迅写信,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11月30日,萧红、萧军在内山书店第一次见到鲁迅,萧红带去了自己创作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原稿。鲁迅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作了修改,随后将稿子交给黄源,打算发表在郑振铎、傅东华主编的《文学》月刊上。

可能是小说散漫的结构不合编辑的欣赏角度,加上萧红又是一个无名作者,结果《文学》月刊未予刊用。鲁迅决定为萧红推出单行本,然而,由于小说反映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审查后被压了半年仍不准出版。

1935年12月19日,鲁迅在梁园豫菜馆请客,将萧红、萧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不久,叶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持下成立“奴隶社”,出版“奴隶丛书”。12月24日,萧红的《生死场》以“奴隶丛书”之三的名义,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鲁迅提议,让胡风为萧红的小说作序,但在萧红的一再请求下,最后由鲁迅亲自写了序,还亲笔题写书名,封面由萧红自己设计,胡风的序改为“读后记”。

鲁迅在“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胡风在“后记”中则指出:“《生死场》写的只是哈尔滨附近一个偏僻的村庄,但它预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女性的纤细的感觉,也看到了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

小说出版前,胡风将书名从《麦场》改为《生死场》。

出版后,《生死场》引起了巨大轰动和强烈反响,深受读者喜爱,销路出奇地好,萧红因此一举成名,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知名的女作家,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周惠斌)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