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履职一年间
履职一年间 | 全国政协委员蒋颖:持续建言优化营商环境
蒋颖(中)参加专业座谈会。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企业经营发展最真实的感受。企业投资决策的考虑因素虽多,最根本的还是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回报率。通过提高国家制度规则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障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率,企业就会不请自来,并且留下长期发展。
作为专业服务机构的咨询顾问,我为企业投资经营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务,是营商环境最直接的感知者。2011年,我第一次了解到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190个经济体中,中国排名与国际地位并不相称。此后,我聚焦于营商投资环境的主题,从2017年开始,就如何完善营商环境、优化政策落地等议题,先后提交10余件提案和调研报告。其中,有关政府流程再造和系统集成的建议得到了积极反馈,并体现在此后上海和全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或改革举措中。
14年后的今天,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取得了可衡量可感知的巨大进展。全面融入国际通行公共管理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为政策文件中越来越突出的“对经营主体服务意识”,具体措施更务实、更创新。但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只有持续迭代,这不仅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持续增强我国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抓手。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在界别联组会上围绕“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了发言,建议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升制度规则国际相通性和认可度。建议将创新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解决营商环境地区不一致和不平衡问题,支持国际化经营企业在中国梯度布局和转移,尽可能将产供价值链配置或保留在中国。建议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叠加作用,通过制定政府和公共部门数字治理标准体系等,为标准不够一致、平台不够集约、数据不够互通等“硬骨头”问题破局,巩固和加强我国通过数字政府建设而带来的国际竞争优势。这些建议都得到商务部的高度认可。
在调研中,一家跨国企业的负责人向我坦言:“我们在中国投资已有十多年,市场潜力毋庸置疑,但政策落地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仍然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这并非个例。在与不同类型企业的交流中,企业对于政策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都提出了类似的关注点。
2024年全国政协第十六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聚焦“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我在发言中建议,要提升涉外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协同性、可预期性。我提出的“政策措施千万条,企业感受第一条”后来出现在2025年上海市政府新春第一会上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8.0版方案”文件标题中,这让我备受鼓舞。
14年持续聚焦的履职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只有不断倾听企业声音,推动政策优化,才能真正让经营主体受益。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如何提升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中的确定性、如何优化数字化政务服务、如何增强中国市场对全球企业的吸引力,助力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董事会主席 蒋颖)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