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正商量 提案摘编 议政瞬间

首页>协商议政>政协动态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端稳中国饭碗

2025年02月22日 09:09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人勤春来早,田间农事忙。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广袤田野迎来新一季的耕耘,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起点,承载着丰收的希望。

2月21日,全国政协2025年首场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聚焦“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座谈会现场,与会委员和专家们围绕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种业发展念兹在兹,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近年来,我国种业振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在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植物新品种同质化较为严重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马传喜坦言,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亟须进一步推进种业科技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在育种研发方面存在“重发表论文、重授权专利,轻育种应用”的倾向,科研与产业发展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如何将科研成果写在联农带农惠农的广阔大地上?马传喜认为,“在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要瞄准创新性强、应用前景广的专利技术,加快授权、重点保护,进一步将我国生物技术研究优势转化为育种技术优势和种业市场竞争力。”

仓廪实,天下安。面对种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委员们表示,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马传喜建议:“建立植物品种权和育种专利技术的协同保护机制。以品种权保护传统农作物的基本特征和育种成果,以专利权保护生物技术育种获得的新品种重要‘零部件’突破;完善有利于激励育种技术创新的植物品种权保护制度。改革品种审定和品种权认定规则,鼓励应用新种质、采用新技术,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

(本报见习记者 曾宇昕)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