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正商量 提案摘编 议政瞬间

首页>协商议政>政协动态

知识产权保护,基础在人才

2025年02月22日 09:11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知识产权竞争的背后是科技的竞争,是国家实力的竞争,其保护状况直接影响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水平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在于人才,人才是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在2月21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与会委员聚焦知识产权人才问题,共议复合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教育要唱重头戏。“要以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为目标,突破学科领域界限,整合在线慕课等教学要素,挖掘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一流知识产权课程矩阵。”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潘碧灵认为,当前的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缺陷,目前知识产权学历教育仍以法学为主,建议推行“知识产权﹢法学﹢管理﹢理工”等“交叉融合”的复合培养模式。

交流实践不可少,闭门造车只会导致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受限。在潘碧灵看来,仅凭高校师资难以培养出精通知识产权运营、信息分析、国际化运作的实务人才。“应推动高校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司法部门、法律服务机构共建理论研究基地与人才培育平台,构建上下级法检两院之间、知识产权保护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法检两院之间、高校与法检两院之间、法检两院内部之间常态化的知识产权法律实务人才的交流培养机制。”潘碧灵建议。

委员们普遍认为,高校应与实务部门协同育人,对在校学生实施“供需适配”的靶向培养,构建起人才培养的共同体。“建议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以根据实践需要,培养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方面的知识产权人才。”

人才厚度决定发展高度。委员们表示,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充实后备力量,才能满足实践需要与时代期待,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国际竞争。

(本报见习记者 李佳珊)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