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惠兵) 福建三明,是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绿水青山,物藏丰富,一向以“红”“绿”经济而闻名。这几年,一股“向新而行”的“春风”吹遍闽西大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老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无人机挖矿,AI加持下产业集群迈向“共享智造”,“智慧河长”贴心呵护,提升流域经济附加值……近日,在三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聚焦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赛道,委员们集智建言,共同探寻老区追“新”脚步。
市区工业园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陈洋锋委员提出,创新招商模式,加大股权投资招商、市场化招商力度,积极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招商团队作用,通过资本驱动、以投代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三明,说起产业一定绕不开石墨烯产业。刘家福委员建议,以现有的翔丰华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广“前店后厂”模式,打通产业对接通道,利用平台优势激发应用市场活力。同时,主动对接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成果,鼓励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三明落地孵化。
数字时代,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是各行各业的热门课题之一。九三学社三明市委会围绕数字赋能全市文旅行业发展,提出抓住全省重视数字赋能文旅产业的政策红利,重视科技赋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文旅产业治理和数字文旅产品创新,推进全市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数字应用服务功能全覆盖,延长数字文旅产业链。
“面对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每一位三明政协人都不是旁观者、清谈客、局外人。”市政协主席宋志强表示,要积极投身大局、主动融入大局,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加快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政协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