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小沙棘结出致富“金果子”
人民政协网2月26日电(记者 王菡娟)沙棘,不仅是防风固沙的“绿色卫士”,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金果子”。2月22日,在辽宁省阜新市召开的首届沙棘大健康产业峰会暨专家论坛上,国家林草局原荒漠司副司长、中国治沙学会副会长兼沙棘专委会主任委员胡培兴表示,“沙棘已成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优良树种资源。”
据介绍,沙棘具有耐旱、抗风沙的特性,是水土保持的优良植物,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常用的治沙树种。其根系发达,能牢牢锁住土壤,减少风沙危害,为生态脆弱地区筑起坚固的绿色屏障。同时,沙棘果实富含营养,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航天、农牧渔业等多个领域,是一种极具价值的生物资源。
国家林草局此前发布的《全国沙棘资源本底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是全球天然沙棘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工种植沙棘面积最大的国家。全国沙棘林面积总计1910.44万亩,其中人工沙棘林面积达1058.35万亩。
胡培兴介绍,我国沙棘种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青海、甘肃、河北、西藏、新疆等地区。沙棘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其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可,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多地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沙棘种植,尤其是对规模化种植基地和生态种植模式给予重点支持,一些地方还对沙棘加工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了沙棘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国从事沙棘相关经营企业约3200家,年加工利用沙棘果实8万吨至10万吨,沙棘产业年总产值达240亿元至260亿元。
沙棘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同时,也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据东宁药业董事长孔东宁介绍,企业通过“农户种树-企业收果-碳汇变现”模式,开发沙棘产品,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数据显示,在沙棘果丰收季,按枝条果采摘费每公斤1.5元计算,人均每天采摘150公斤至200公斤,日收入可达300元左右。一个采摘期人均可获得采摘收入8000元以上。
“沙棘林不仅为科尔沁沙地筑起了绿色屏障,更成为当地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阜新市副市长杨枫在论坛上说。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