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民族宗教

三千多名藏族高中毕业生从沈阳一所民办学校走出

山海相连育桃李 汉藏同心铸未来

2025年02月27日 08:31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这几天,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的教职员工特别忙碌。不只是因为新学期即将开学,还因为他们要去青海西宁,接回460名来自玉树、果洛地区的藏族同学——140名高一学生和320名初一学生。在大家心里,“这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从2008年接收第一批藏族同学开始,时光的列车已经走过了17个春秋。民盟盟员、沈阳市翔宇中学执行校长韩丹告诉记者。17年来,翔宇中学已经培养了3000多名藏族高中毕业生。2023年,翔宇中学结束了为期15年的联合培养计划,教学成果有目共睹。2024年,在青海、辽宁两省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翔宇中学再次出发,将联合培养范围拓展到初中。460名藏族同学的到来,让这个汉藏共融的大家庭,再次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这几天,我是睡不好觉的。”韩丹说,从西宁到沈阳,40多个小时的长途列车,每次接学生都要安排至少15名校领导和教师陪孩子们同乘车回来。“我一直跟接孩子们的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实时情况。只有大家安全到达,才能松口气。”

万事开头难。回忆起2008年第一批来翔宇中学完成学业的46名同学,韩丹感慨良多:“这些从来没有走出过青海的新生开始课业基础较差、生活习惯迥异……摆在面前的困难显而易见。我们不仅要帮助孩子们适应沈阳的生活,更要努力让他们升入高校,获得更多知识和发展机会。”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当2011年第一批藏族同学高中毕业时,获得了100%的升学率,有6人考取了本科院校。

2024年6月,第二期联合培养计划启动前,韩丹再次亲赴玉树州、果洛州召开家长会。

“我已经记不清第几次踏上这片高原,每次来都能看到家长们期盼的目光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韩丹说,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方爬楼梯到三层的报告厅,自己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只能一步步向上挪动。但当走到楼梯转角停下休息时,才发现家长和孩子们一直默默跟在身后,没有声响,也没有人超到前面,队伍排到很远……“我落座时,有位家长走到我面前,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他说感谢翔宇中学,我的孩子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那一刻,我感动得久久说不出话。”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校在培养藏族学生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这么难,值得吗?”听到这样的问题,韩丹笑而不答,而是带着记者来到了校史馆。

在藏族学生培养的专题展区,只见汉藏双语的锦旗挂满长廊,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快乐与自信。墙上的一组组数字显示:10余年来,3000多名藏族毕业生中有22人考取中央民族大学、202人考取青海大学、418人考取青海师范大学、532人考取青海民族大学……追踪他们的足迹,有人还在继续深造,更多的孩子则在学有所成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为医生、老师、警察、公务员……“他们不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的积极因子,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力军。”韩丹说。

(本报记者 王金晶)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