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5年第一期
“齐白石在北京”带您一起漫步北京城
2024年11月29日,为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齐白石在北京”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北京画院、荣宝斋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院、梅兰芳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鼎力支持,展览不仅展出了200余件绘画、书法、篆刻、信札、齐白石遗物以及历史照片,还运用数字沉浸体验、AI模型互动、手机终端应用程序等新兴科技手段,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深入探索齐白石在北京的艺术生涯和交游历程,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北京历史人文的别样窗口。
折枝花卉图卷(国画) /齐白石
艺术与城市的相互成就
通过齐白石老人的自传、日记和手稿,我们可以发现,齐白石的后半生都在北京度过。作为一个“北漂”,齐白石自称“三度京华”,并言道:“终觉京师人文荟萃之地,必有识者……抱破釜沉舟之志……此次不成名不再南返之决心矣”。而自1919年他定居北京,开启了他鬻画为生的职业艺术生涯。从此,他的艺术生涯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北京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以及在京城的诸多名流,都为齐白石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在北京,他闭门十载完成“衰年变法”,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红花墨叶”的风格,在书法、篆刻方面自创一格,他曾刻一方印章“故乡无此好天恩”。北京之于齐白石,更多的是成就与滋养,他用近40年的时间,在北京一步步前行、一笔笔描绘,对北京从陌生到熟悉,让北京从“他乡”变“家乡”。可以说,北京见证了齐白石从一名“北漂”逐步成为“巨匠”的传奇历程。
借山图之二(国画)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此次展览共分为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紧扣齐白石在北京的艺术与生活,展现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艺术追求和成就。第一板块“扫除凡格总难能——寓于北京的交游与变法(1919-1926)”展现了齐白石在北京寓居初期,通过与各路艺术家的交流和学习,逐渐摆脱传统束缚,进行“衰年变法”,最终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过程。第二板块“故乡无此好天恩——安于北京的创作与教学(1926-1949)”则展示了齐白石在北京安居以后,致力于艺术创作和教学活动的场景。他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更加成熟,影响也日渐扩大。第三板块“寰宇共睹有齐名——享于北京的成就与盛名(1949-1957)”则回顾了齐白石在北京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享有的盛誉。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赞誉,还远播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艺术的一张金色名片。
借山图之五(国画) /齐白石
“齐白石在北京”展通过时间、空间、艺术交游三条脉络交织呈现,以实景建构与数字沉浸相辉映的方式,勾勒出一幅“齐白石在北京”的人文画卷。观众可以追寻齐白石在北京的足迹,重现20世纪京华人文的繁荣景象:齐白石与陈师曾、梅兰芳、徐悲鸿、老舍等文化名人的交往,与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互动,成为展览中的亮点。艺术描绘与历史叙事的交织呈现,不仅让观众领略到齐白石在艺术上的辉煌成就,更让人们看到了上个世纪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所构成的历史画卷。
墨 梅(国画)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带您看北京
翻开一页页泛黄的日记,循着白石老人的足迹,细数一桩桩往事。他曾说荣宝斋的橘子最甜,陶然亭的景色甚美,法源寺的丁香明媚醉人,畹华家的牵牛花大得出奇。北京画院自2019年在法源寺齐白石所住羯磨寮挂牌“齐白石寓居处”开始,便着手开始“齐白石在北京”的系列研究,历时5年,绘制了“齐白石在北京”的艺术人文地图,得到了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还隆重推出了“齐白石带您看北京”创新手机应用程序。通过手机,就可以跟随白石老人的视角,探秘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该应用程序设计了四大核心板块:“居北京”“游北京”“访北京”和“食北京”,每个板块都紧紧围绕白石老人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创作,带领人们穿越时空,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的北京。他在哪儿听戏,在哪儿逛园子,在哪儿访朋友,又在哪儿下馆子,一应俱全。而同样在展览中,依照老照片还原了齐白石生活和居住过的老北京,比如进京必过正阳门的雄伟、法源寺的静谧、缀玉轩的雅致、琉璃厂的繁华、陶然亭的诗意、北平艺专的桃李满园、跨车胡同的温馨浪漫……展览通过生动的场景复原和有温度的讲述,为观众开启了认识北京的全新视角。来到展厅,你可以在法源寺的丁香树下吟一首小诗,在梅兰芳的缀玉轩前唱一段小曲,在琉璃厂的繁华街道看“民间故宫”的人来人往,在陶然亭的温柔湖畔细数秋天的落叶。“这里是北京”,这里可以品味艺术,了解历史,开启一段与白石老人的浪漫citywalk之旅。
葡萄公鸡(国画)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数字科技,为传统艺术插上想象的翅膀
近年来,北京画院围绕齐白石艺术开创了多种数字技术应用模式。展览中“万花筒”“一花一世界”两个沉浸式体验,通过数字媒介讲述齐白石笔下的春、夏、秋、冬,演绎老人“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哲学;“齐白石带您看北京”手机应用程序以线上加线下的形式,带领观众沿着白石老人的足迹重游一遍北京城。“AI齐白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观众揭秘了墨汁在宣纸的纤维中如何蔓延,演绎出从物象到图像笔墨造型的转化,借助数字技术的神经网络,看到160岁的齐白石正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你我之间。此外我们还借由AI对齐白石艺术作品的复现为契机,画艺术家未曾描绘过的京城画面,进一步延展齐白石艺术作品的魅力。国家大剧院、水立方、CCTV大楼、望京soho等北京现代地标性建筑“齐白石画风”的AI画作。这些造型独特、结构简约的北京现代化建筑与齐白石的水墨风格巧妙契合,碰撞出了数字时代的艺术火花。
芭蕉书屋图轴(国画) /齐白石 首都博物馆藏
“齐白石在北京”展览,不仅是对白石老人艺术成就的回顾与致敬,更是对北京历史文化的探索与传承。走进展厅,相信你会跟随色彩的音符旋转漫步,也会在历史的时钟前感受光影的流动。让我们一起相约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跟着白石老人伴随着初冬的暖阳,一同开启CityWalk之旅,领略五彩斑斓的北京城。
(作者系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
母鸡群雏(国画)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桃 猴(国画)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草 蛇(国画)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虎 图(国画)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墨 鼠(国画)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篆书十二属图(国画)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借山图 之一(国画) /齐白石
责任编辑:杨文军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