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智能+合规 让手机AI赋能美好生活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日电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表示,2025年将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重点场景应用。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爆发,国产手机厂商正掀起新一轮AI语音助手升级潮,各主流品牌先后发布搭载自研大模型的语音助手,推动行业从“基础指令响应”向“主动智能服务”跃迁。与此同时,其带来的生活便捷性与数据安全隐患受到广泛关注。
技术创新与数据安全须兼顾
国家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构建人工智能发展宏伟蓝图。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面临产业变革的同时,手机AI语音助手如何取得技术创新与合规发展的平衡,成为新课题。
可以看到,近年来,部分国产手机AI大模型或语音助手逐渐
两者如何兼顾?“技术创新的本意是为了社会进步、用户便利,”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看来,人工智能新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确保
合法合规与商业秩序须同步
当前,国内生成式AI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上快速发展,但手机AI语音助手暗含的数据隐私泄露风险、算法偏见引发的伦理争议、跨平台语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有观点认为,“手机无障碍权限用途被泛化”的趋势需要审慎关注。智能手机开发无障碍功能的初衷是为了让残障人士得以与普通人一样使用智能手机,而当前却
事实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已经在2023年联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成为我国首个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规范性政策。“对于生成式AI等新兴领域,还要
除此之外,容易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的商业行为还表现在:行业普遍缺乏统一的数据收集标准,不同厂家间收集范围相差巨大,部分行为明显涉嫌侵犯用户隐私;多数用户很难理解动辄上万字的隐私协议,更无法认清辨析各类
“需要开启技术手段、收集用户信息时给予其明确提醒;在用户无法确定服务内容是否为AI提供时亦明确说明,从而确保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在皮剑龙看来,“要加快AI数据收集、隐私方面的立法与规范,夯实对相关不法行为监督;面对海量个人信息使用,
“针对手机移动生态应该建立行业协商机制;面对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AI与智能设备发展情况,相关部门应推进行业多元共治。”肖新光建议。
未来,随着模型轻量化、行业知识融合及伦理体系的完善,伴随生成式AI技术进阶的国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