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国际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并明确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物流业是联结三次产业的基础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既是推动流通促进消费的重要动力,又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还是受益于改革开放的特殊产业,下一步发展壮大也离不开深化改革。
本报约请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国际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领从物流业角度,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言献策。
促改革 抓机遇
大力发展快递经济、更好地发挥“磁力场”作用,不仅可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和竞争力,而且对优化产业结构、畅通经济循环意义重大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时明确提出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这些决策部署,对快递物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马军胜:邮政快递业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没有改革,就没有行业今天的景象。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邮政快递业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协同,实现了高效发展,快递业务量从2013年的92亿件增长到2024年的1750.8亿件,业务触角基本上做到无处不在,大大便利了亿万商家广大民众。快递高效发展产生的“磁力场”,促进了实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的融合协同,真正发挥了实体经济的“筋络”作用,已成为产业间区域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地方软硬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产业布局和生产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我认为,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即“快递经济”正在形成。
随着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特别是“快递下乡进村”工程实施,农村快递规模正在扩大,业务量达到全国的1/4,为扩内需促消费、加快乡村振兴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出了实实在在贡献。大力发展快递经济、更好地发挥“磁力场”作用,不仅可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和竞争力,而且对优化产业结构、畅通经济循环意义重大。
王先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现代技术强力支撑。我们从快递物流业发展中可以看到,科技创新正成为现代快递物流业发展重要推动力。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我国快递物流业摆脱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科技含量逐步提升,特别是交通运输科技的发展,为快递物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与交通运输加速融合,衍生了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网络货运、网络预约出租车、共享单车、自动驾驶、综合出行服务等交通运输平台经济飞速发展,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也推动了运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刘瑞领:就我熟悉的国际陆港来说,其建设和改革作用巨大。国际陆港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近年来,国际陆港建设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建设国际陆港。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与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发展陆港型等六大类物流枢纽。2019年4月,《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方案(2019—2020年)》首批确立了昆明、西安、郑州、武汉和乌鲁木齐等41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国际陆港是物流贸易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产物,有力促进了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河北省国际陆港重点建设发展石家庄国际陆港,近年来通过构建多式联运立体化通道、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深化国际合作,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以说,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定会为国际陆港提供新的机遇。
提质量 增效益
当前,国家正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民营企业将持续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转型,以模式创新重塑产业生态,推动物流成本从“被动压缩”转向“主动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对此,您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马军胜:就邮政快递业而言,应坚持“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做强主体、扩围延链”,以克服解决目前存在的中高端供给不足、末端网络稳定可靠性亟待加强等短板弱项。要制定完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行业规划政策和产业布局,突出支持与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深度融合;支持头部企业拓展业务加快向综合物流运营商转型,抓紧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加强全球性邮政快递枢纽和国际运行网络建设。同时,要全面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加快数智化绿色化进程。
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也十分重要。当前要深化快递进村,提升农业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积极发挥邮政网络基础支撑作用,落实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责任,健全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实现协同联动。
王先进:先进技术的运用依然重要。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实现了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局部先进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历史性突破,取得了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交通运输科技在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快递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通过加强技术创新,物流枢纽协同优化、跨境物流网络升级和智能化冷链运输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大力推进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和数据互联互通,通过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和“一箱制”,推动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全国已完成116个多式联运示范项目,覆盖29个省份,显著提升了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联运效率。其中的典型代表是钦州港推动自动化码头与铁路枢纽的数据互通,使铁水联运的短驳效率提升了30%以上。
在邮政快递服务方面,智能化和无人化技术应用加速推进,多家快递企业加快布局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自动化分拣中心、智能仓储系统,包裹处理效率提升至传统仓库的5-10倍。“驿站﹢智能快递柜﹢无人车配送”模式逐步成熟,无人机和冷链技术助力“快递进村”,推动末端配送网点布局和服务时效提升。
刘瑞领:2月17日,在中国经济巨轮迎难而上、乘风破浪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殷殷嘱托,催人奋进。
以我所在的行业来说,民营企业在优化物流体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动力。民营企业能持续推动物流行业技术升级与模式变革。比如,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智能调度、自动化分拣等系统,显著提升运输效率,减少人力与时间成本;依托平台化运营整合社会运力资源,打破传统物流“小散乱”格局,以网络货运、共同配送等模式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输与仓储成本。同时,民营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智能算法优化干线网络、提升车辆装载率,有效减少资源闲置与空驶浪费,推动物流资源利用率跨越式提升。民营企业更有能力深度下沉城乡市场,构建覆盖全国的物流“毛细血管”。
当前,国家正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民营企业将持续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转型,以模式创新重塑产业生态,推动物流成本从“被动压缩”转向“主动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强监管 促发展
强化要素资源保障,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平台经济数据支撑保障。特别是要加强前沿技术赋能,通过AI融合多源交通数据,构建平台经济数据底座,推动物流供应链升级与出行个性化服务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王先进: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进一步规范,这是必须要做的事。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这个决策部署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目前,网约车、网络货运日均订单分别超3200万单、49万单,定制客运线路6500余条,共享单车日均服务2700万人次。为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合理引导调控市场供需,进一步规范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经营行为,强化平台相关各方合法权益保障。同时强化要素资源保障,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平台经济数据支撑保障。特别是要加强前沿技术赋能,通过AI融合多源交通数据,构建平台经济数据底座,推动物流供应链升级与出行个性化服务。最后,完善配套法规制度体系,以法治解决交通运输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难题。
围绕“十五五”需求,我国在推动交通运输科技方面正在谋划系统部署,必将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创新驱动、数智赋能,以统筹为导向、以融合为路径,以加快构建适应交通强国和科技强国的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为主线,着力构建布局优、能力强、产出大的科研平台体系,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强化重大创新应用,加快发展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交通产业,扎实推动交通运输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刘瑞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这对互联网平台至关重要,其实对我们这个行业,同样很重要。比如,石家庄国际陆港打造了京津冀地区作业能力最大、集散能力最强、辐射范围最广、通关能力最优的陆港物流生态,辐射京津冀全域的“﹢石欧”班列,为京津冀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出海提供了便捷通道,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形态上也是一个平台型企业。
现在,石家庄国际陆港开通了面向长江中游、长三角、成渝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城际货运班列,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推动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国际层面,作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石家庄国际陆港18条线路,覆盖亚欧大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物流节点城市布局海外集结中心,与世界海运巨头合作的国际海铁联运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成为坐拥东、中、西、南“四通道八口岸”的“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构建起联通全球的物流网络。
国际陆港发展期待国家在政策层面进一步优化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例如,加快制定各种运输方式统一的技术标准与数据接口规范;加大枢纽经济扶持力度,通过专项债、产业基金等工具支持陆港型枢纽建设;完善中欧班列全国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其从运输通道向综合服务平台升级,打造支撑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布局的国家级战略载体;发展“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新模式,通过释放物流新动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军胜:随着数字消费、文旅消费和健康消费等新模式新场景持续涌现,快递服务场景不断丰富,消费者对于快递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邮政快递业要更加注重服务品质与过程体验,主动拓展服务领域,增加业务种类,推动消费升级。要加快数智化转型,挖掘数据潜力,赋能提升效率和效益,协同促进关联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引导互联网平台承担社会责任非常重要。城市末端网络稳定和快递小哥群体合法权益保障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建议加强城市末端快递网络规划布局,将快递末端网点纳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范畴,在社区邻里建设中统筹配套。引导企业总部为加盟网点赋能减负。加强行业党建引领,持续开展关爱快递小哥“暖蜂”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快递小哥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
(本报记者 王菡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