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把握好今年宏观政策的方向和重点

2025年03月06日 09:59  |  作者:尹艳林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要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要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提振消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至关重要。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难度加大的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稳住楼市股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要把握好以下宏观政策方向和重点。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实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要体现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同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使专项债项目更可投、更可上,更好发挥作用。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在体现结构性支持政策的同时,更多体现总量改善的政策目标要求,特别是促进物价合理回升。要把物价合理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尽快改变GDP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的状况。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大力提振消费。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已成为第一位的任务。要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要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提振消费。要把增加服务消费作为提振消费的重点内容,实施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扩大有效投资。投资不仅对优化供给结构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在国内需求不足情况下,对全方位扩大内需具有乘数效应。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好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方案。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同时,要根据形势需要,研究制订扩大投资的专项行动计划,将“十五五”规划项目提前实施。

稳定外贸外资。要落实好已出台政策措施,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积极扩大进口。外资企业在吸纳就业、稳定出口、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要落实好稳外资行动方案,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深化相关领域开放试点,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要加大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支持力度,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房价止跌对稳定市场预期具有关键作用。要尽快将相关政策调整落实到位,让市场真正领会政策意图,避免误读,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抓住时机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适时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加大公积金贷款支持,切实减轻刚需族购房负担。优化调整二手房交易税收政策,激发改善性住房需求。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

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突出抓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计划,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解决好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可考虑研究实施新的以工代赈计划,扩大规模和范围,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落实好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守住兜牢民生底线。

(作者尹艳林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