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激发宏观政策“组合拳”活力

2025年03月07日 09:08  |  作者:张来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协同、激发市场活力,才能将“组合拳”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新局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协同以及与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打好政策‘组合拳’”的总体部署,通过多维度、跨周期的政策协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这一战略既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规律的科学把握,也彰显了以系统性思维破解复杂问题的理论创新。

宏观经济“组合拳”反映了阶段性经济工作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统筹,是经济秩序实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有力抓手;是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手段;是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工具;是统筹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基础的重要保障;也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重要路径。

在理论层面,宏观政策“组合拳”的要旨在于打破单一政策工具的局限性,基于“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布局”,通过财政、货币、产业、区域、就业等政策的协同发力,以扩大有效需求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以结构性改革培育长期增长动能,形成了“1﹢1>2”的叠加效应。在实践层面,通过政策协同,实现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向发力,体现了内需与外需的统筹协调,通过稳楼市、促消费等需求端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同时以“两新”政策推动供给质量提升,实现了风险防范与动能增长的动态平衡。

宏观政策“组合拳”是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的正确选择。回顾过去一年,我国经济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确保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扎实推进了高质量发展,使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也为经济回升向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期,经济运行面临的诸多挑战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需要多种政策共同发力。宏观政策“组合拳”的活力,不仅体现在短期稳增长的效果上,更取决于能否通过系统性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协同、激发市场活力,才能将“组合拳”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新局。

展望未来,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仍需要继续发挥政策“组合拳”的作用。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这也为我国继续发挥政策“组合拳”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要聚焦宏观政策“组合拳”的几个重要着力点: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区分应急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的时序配置,确保政策效力持续释放。

(作者张来明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