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5年03月08日 08:14  |  作者:莫荣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5日下午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了重要部署,明确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等重点改革任务和举措。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全面开启新时代就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紧抓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等发展机遇,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新动能。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区域内产业布局协调、人力资源适配、就业政策服务衔接的区域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和就业增长极,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充分就业共促进。通过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动态调整职业分类体系,加快新职业标准和培训资源开发,大力促进新职业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增加新就业新业态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

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通过统筹规划教育、培训及就业各环节,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快培育急需紧缺人才。需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性别和行业等因素对劳动力流动就业的限制,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就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配置增效,构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以及多元主体就业服务供给优势。加强人力资源供求趋势分析,开展岗位需求预测分析,为劳动者求职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指引。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经营主体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积极性。提升就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效能,加强重点群体的服务针对性。不断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渠道;实施劳务品牌的质量提升行动,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就业困难群体的兜底帮扶。

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优化政策增强促进就业的效果。破除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消除妨碍平等就业机会的不合理规定,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就业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均等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制度保障,提高创业质量,优化创业制度服务。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劳动标准,促进劳动者权益保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补齐制度短板,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让法律和制度为劳动者权益保驾护航,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实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列为工作核心内容和重点任务。要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就业工作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率先探索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建设,形成典型示范带动效应。用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力量,加强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打通就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使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具体要求在基层落实落地。

(作者莫荣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