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只有深化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构建医学生社区临床实践体系,形成临床医学教育与基层卫生需求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主任徐丛剑说。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百姓健康‘守门人’的重任,但社区全科医生缺口巨大。”徐丛剑表示,虽然近年来培养了一批“全科”专业的临床医师,但无论从量还是质,对于医疗卫生“强基”需求而言,都无异于杯水车薪。“基层健康‘守门人’数量和能力缺失是常见病、慢病患者就医‘上浮’至三级医院的重要原因。”
“现有医学教育体系以三级医院为中心,80%以上的临床实践集中在三甲医院。”徐丛剑建议,重构临床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全流程加强社区健康管理、社区临床医学教育培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建“校社共建”医学教学示范基地,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从政策、资源等多维度支持落实面向社区的医学教育改革,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和职称晋升渠道,支持与这一医学教育改革配套的人才体系建设,切实推进医学教育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记者 孙金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