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1月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来自香港的林晓辉委员和来自澳门的黄洁贞委员不约而同地表示,发挥港澳优势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港澳高校在基础科研、跨学科教育、国际化师资等方面优势显著。如澳门的高校普遍与欧洲和葡语国家院校建立了伙伴关系,国际合作和跨文化学习环境浓厚。”黄洁贞介绍说。
如何加强三地高校教育合作力度,黄洁贞建议,在2016年组建粤港澳高校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三地高校在科研发展、知识转移及产业化等方面的协作;同时,进一步促进内地、香港和澳门高校之间的教育课程合作,实现三地资源对人才、科技创新及研发项目的共同支撑。
林晓辉表示,要推动粤港澳三地学分互认、职业资格互通的制度化,鼓励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参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学业—就业—职业发展”全链条衔接。
“建议香港、澳门特区政府联合大湾区内地城市,全面梳理产业链现状与技术缺口,以产业结构迭代需求为牵引,制订高端人才‘靶向引进计划’。”林晓辉认为,可设立大湾区跨境科研基金,支持港澳高校与内地企业联合攻关产业共性技术,探索“港澳研发﹢大湾区转化”的知识产权分润机制;建立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实验室成果高效匹配企业需求,配套跨境数据流通便利化措施,实现“科学发现—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的无缝转化。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战略支撑。”两位委员还表示,港澳要充分发挥开放高效的市场环境、国际化创新型教育资源优势,与大湾区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教、以教促产”的良性循环,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