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造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2025年03月09日 08:4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微信截图_20250309084616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科技馆馆长 倪闽景

连线对话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学生 孙语艳 刘宏磊 陈泉鸣

主持人:您好倪委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启智、心灵的培养,不能丢掉对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此,您怎么理解?

倪闽景:我认为,未来是人与机器协同合作的智慧时代。我们过去的学习工具有笔、有本,但它们不会随着学习能力进步而改变。人工智能是会一直伴随我们学习、跟我们一起成长的。学会如何与人工智能深度协同十分关键。未来,一定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为教育赋能,让学习更便利、更高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孙语艳:倪委员好,很高兴和您在线上交流。最近DeepSeek很火,我和同学们对人工智能很感兴趣,我们也了解到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您认为教育者该如何引导我们找到兴趣点,更好地选择职业方向呢?

倪闽景:人工智能虽可在诸多方面发挥作用,但热爱无可替代。对你们来说,拥有足够的好奇心去了解世界至关重要。越深入了解,越会发现世界充满奥秘,进而产生深度学习的欲望,找到自己热爱之事。

在选择就业方向时,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能够创造体验的工作;二是可以创造新发现的领域,例如开拓全新的研究领域;三是创造新空间,如元宇宙空间,将现有的科技馆、天文馆、自然博物馆等空间虚拟化。当能力与志趣相融合,你们便能够找到值得奋斗终身的方向。

刘宏磊:倪委员好,您觉得长期使用AI是否会影响我们的思考能力?将来是否需要专门设置一个无AI的学习场景?

倪闽景: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丰富学习方式,助力老师因材施教,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场景。但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的学习过程。人类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通过自身学习,借助感官与外界建立联系,进而塑造大脑。我们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因为自然界丰富的声音、色彩和物种能在大脑中形成独特连接,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倘若缺失这一学习过程,我们将失去价值观、判断力,甚至无法理解和感受人工智能传递的内容。

陈泉鸣:倪委员您好,未来可能会有许多数字化新产业,您认为我们作为高中生可以做哪些准备?

倪闽景:我们每个人出生时,大脑都如同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看、听,学习语言、数学等知识。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做的任何事都在为未来的成长做准备。未来变化太快,我们无法预测。我们能做的,就是锻炼出强大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培养强大的学习能力。我们要相信,现在做的一切,只要热爱,未来必会开花结果。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