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打造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社区工作者队伍逐渐壮大,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专业优势。同时,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职业体系不健全、基层负担和压力过重等问题依然存在。要打造素质优良的社工队伍,应当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
坚持“优”的标准,拓宽“选”的渠道。拓宽选拔渠道,持续加大从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社工专业人才等中的招聘力度,畅通社区工作者与专职网格员队伍双向融合渠道,采取“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的方式,把有创新发展意识、有干事创业能力、有良好群众口碑的社区工作者吸纳进村(社区)“两委”班子。突出政治忠诚,建立多角度社区工作者政治表现写实制度,建立政治表现档案。明确政治要求,对政治上不合格的社区工作者实行“一票否决”。严把专业素质,从觉悟、定力、担当、境界、奉献五个方面画好社区工作者政治“标准像”。
改进“培”的方式,精准施策“育”,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培训质效,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实训基地,健全核心师资库,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业务培训、管理培训等,切实增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工作能力、专业技能。健全帮带机制,优先选聘优秀帮带导师,对后备干部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在政治上帮、思想上带、经验上传、方法上教,形成以老带新的成长链条。强化实践锻炼,充分考虑社区工作者短板弱项和能力提升需求,有计划、靶向性选派他们到先进地区、星级社区跟班学习,安排至党政群团、综合执法等部门跟岗历练,进一步增强群众工作、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方面能力。
健全“管”的机制,严管厚爱“用”,让社区工作者在严管厚爱中健康成长、施展才能。一是完善考核办法。重点考核政治表现、工作实绩、急难险重任务表现和联系服务群众实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报酬发放、岗位调整、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让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进退有序。二是强化严管厚爱。紧扣社区工作者队伍成长全链条、全过程,做到经常性监督、常态化管理,全面了解其思想动态、工作进展和生活情况。依托“社区工作者关爱日”,开展走访慰问和关心关爱退休社区工作者活动等,有效提升队伍工作积极性。三是树好用人导向。着力破除论资排辈,亮出“识人察人看担当,选人用人重作为”的标尺,对于在参与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等重点难点任务中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及时发掘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坚持多元保障,落实松绑减负,确保社区工作者有奔头、有盼头。畅通职业发展和上升通道,可选聘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人员管理工作;加强薪酬管理,优化“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逐步提高待遇。此外,要杜绝层层转嫁责任,用好“三项机制”。推动基层数据汇集共享,减轻“指尖”负担,真正为社区工作者松绑减负。
(作者施卫东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南通大学教授)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