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5年03月10日 08:26  |  作者:钱学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近期,笔者在相关走访和调研中发现,实践中存在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现象:高校院所不少科技创新成果难以及时有效地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之上,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四链之间还做不到相互融合。

去年5月,笔者在陕西考察学习期间了解到,当地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成功推出“‌秦创原”企校人才协同合作创新平台:企业出资支持高校人才引进,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高校负责吸引、使用和留住优秀科技人才。自2021年3月启动建设以来,“秦创原”成为陕西省最大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借鉴陕西四链融合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可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首先,鼓励、支持和引导各地科技型龙头企业与院校院所合作成立“资金池”“人才池”“项目池”‌。支持企业出资成立“资金池”,专项用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和产业科研攻关项目。高校、科研院所统筹整合人才资源形成“人才池”,吸引聚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不仅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支持,还可投放到龙头企业“项目池”,参与龙头企业研发创新活动‌。

其次,充分发挥企业、高校院所各自优势,构建新型创新融合联合体。组建企校“双首席﹢双导师﹢双签字﹢双管理”的创新联合体,确保科技成果符合市场导向、满足企业需求。

再次,尽快布局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基地、加速器、产品发布中心等,为企校深度融合联合体成果转化提供价值挖掘、中试熟化和二次开发等专业化服务‌。成熟高质专利技术,支持企业采用转让、许可等方式直接使用;还需要企校合作继续中试、迭代实现产业化的,通过深度融合联合体转移转化;对于还需要共建中试环境、联合实施中试工业化的,则通过深度融合联合体共同推动转化;对于成果持有团队引入创投基金孵化小微企业的,可通过大企业帮助建立产业孵化器,实现精准化、专业化孵化,弥补院校科研人才创业在管理、市场、融资等领域经验不足。

第四,政府财政经费探索通过“以演代评”“以赛代审”“以投代拨”支持企校联合体,让“短钱”变为“长钱”、让“资金”变成“股金”。创新既需要市场机制推动,也需要政府前瞻布局、政策引导。各地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要紧跟专业化机构步伐、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实现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精准孵化、高效转化和全面催化。同时,还应支持企校联合体深化科技成果单列管理、人才职称评定等领域改革。优先支持企校深度融合联合体改革不同类型科技人才职称评定体系,允许其用技术迭代、成果转化、产品创新、产品设计等作为职称申报条件。

只有科学设计有利于各链条各环节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构建一批企校深度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批应用牵引、供需匹配的四链深度融合载体和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融共生的良好生态,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钱学明系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会主委)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