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赋能助青年成长就业

2025年03月10日 10:04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360截图20250310100311192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 贾庆国

连线对话

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雷

刘雷:贾委员您好,很高兴与您连线。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对此您怎么看?

贾庆国:我认为,基础学科的发展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投入力度,顺应基础学科发展的规律,久久为功,鼓励青年人才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坐冷板凳,大胆创新。另外,要建立和完善与基础学科发展相配套的支持、评价标准的体制机制。交叉学科应作为一种动态地推动科研的办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或人民迫切需求,通过建立跨专业合作平台解决复杂问题。同时,还需加快打造校企联合创新平台,坚持国家战略、问题导向、市场导向相统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更好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刘雷: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市场迫切需要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依然存在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您觉得从哪些方面着力,能更好地推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

贾庆国:在当今时代,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爱党爱国、遵纪守法、朝气蓬勃和正直善良的新一代青年。这是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也是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基石。其次,教育体系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针对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比如,理工科教育要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文科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在实践中,构建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善于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动态调整人才结构、调动科研积极性,进一步回答时代之问、青年之问。

刘雷:在工作中,我注意到一般普通院校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共青团组织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您认为重点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

贾庆国:需从多方面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应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邀请企业和实操人士进校分享,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好团组织和社会机构作用,坚持人民至上,为家庭资源较弱的学生对接就业资源,创造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农村或城市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渠道去获取实习经验。学校与团组织或就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加大人财物投入,主动搭建平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综合赋能,让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前能更接近就业市场的起跑线。

刘雷:随着当代中国青年数字化素养不断提升,青年学习方式、学习需求均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推进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如何通过数字智能的方式强化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满足不同青年群体学习需求?

贾庆国:首先,要加强研究,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挖掘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分析国家政治制度、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方面政策背后的逻辑,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策出台的目的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其次,授课的专业教师要提升阐释能力,善于使用“青言青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提升思政课有效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去探索、去挖掘体制机制政策背后的原理和逻辑,让学生与思政课产生积极和正面的互动,真正理解和认同我国的制度和政策。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