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年全国两会专题>履职一年间
履职一年间|全国政协委员张云泉:助力人工智能发展谋篇布局
张云泉(右二)在主权级大模型创新联合体启动仪式上。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各领域变革的核心力量,而大模型作为AI发展的关键要素,正处于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的风口浪尖。2024年,我始终将目光聚焦于“主权级大模型”,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力求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大模型与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我走访了百度、腾讯、寒武纪等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在寒武纪,我深入了解其在智能芯片研发和适配大模型应用方面的成果与困境。同时,我专程前往润泽科技,围绕数据中心的算力承载极限、能耗优化以及与大模型发展的适配性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通过与这些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人员深度交流,我详细掌握了大模型研发、应用及产业落地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在调研中,我发现,我国虽在大模型技术上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算力瓶颈、芯片“卡脖子”、软件生态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要应对“卡脖子”问题,需要凝聚行业智慧,共同探索大模型发展新思路。我积极推动并参与有关大模型发展的专家研讨会。我们邀请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大模型技术创新、算力支撑体系建设、产业生态构建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我的倡议与推动下,主权级大模型创新联合体应运而生。各方一致达成共识,创新联合体应成为整合多元资源、开展协同攻关的核心关键平台。通过构建这一创新联合体,能够彻底打破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长期存在的壁垒,有力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与紧密协作,大幅提高技术创新的进程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这对于提升我国人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切实维护国家数字主权而言,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基于扎实的调研和深入思考,我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整合优质科研和产业资源,设立大模型专用超算攻关专项,利用我国在超算领域的技术积累,突破大模型算力瓶颈;同时,集中力量攻克智能算力芯片关键技术,组建智能算力发展专项组,确定最优研发技术路线,加快国产高端AI芯片的研制进程,为“主权级大模型”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加强大模型配套软件、服务生态及市场的建设,鼓励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大模型在更多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以超智融合为驱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
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期待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能够加快“主权级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让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张云泉)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