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发挥澳门独特优势 为大湾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主席2024年12月19日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澳门拥有‘一国两制’这一独特优势,已经打下坚实发展基础,乘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浩荡东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实现更好发展”,并期许澳门“要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变局,紧跟时代潮流,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科学谋划澳门未来发展,更加积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大作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港澳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大势所趋。澳门必须以制度创新将“一国两制”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湾区融合中实现战略升维。
打破制度壁垒,构筑人才高地。澳门构建人才枢纽有着独特路径——依托“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打造“国际规则接口”。澳门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保持12%的竞争优势,叠加与欧盟接轨的执业标准,可使其成为国际人才入湾“首站”。这种“澳门平台﹢湾区转化”模式,亟须通过制度创新形成规模效应。例如,建立跨境职业资格互认中心,将葡萄牙工程师认证体系与内地职称评定系统对接;试点“湾区人才签证”,允许外籍专家在港澳广深四地自由执业。
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战略支点。澳门债券市场近年呈现跨越式发展,为构建“离岸人民币资产平台”奠定基础。因此,可推动中葡合作发展基金在澳设立运营中心,发行“湾区基建专项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6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启示澳门应深化规则衔接,例如,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建立葡语国家数据流动“安全通道”和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提升电子合同互认效率。
创新治理范式,促进人心相通。澳门“湾区养老服务通”计划已惠及2300名跨境养老长者,其社保卡在珠海18家机构通用;“澳门新街坊”项目实现珠海学区与澳门教育体系衔接。这些“微创新”经验正转化为湾区公共服务一体化方案,为湾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澳门方案”。
强化战略协同,凸显国家担当。当下,澳门亟须在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中构筑支点:建立葡语国家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中心,创建“澳门特色”国际组织总部集聚区,使“小城外交”转化为国家开放新优势。
潮起伶仃洋,风劲好扬帆。澳门的真正潜力,在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创新资源。澳门正以“一国两制”的实践智慧,书写服务国家战略的崭新篇章——这既是湾区发展的必然选择,更彰显“中国之治”的制度自信。
(作者吴志良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