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普法工作要立足根本、面向世界

2025年03月11日 09:37  |  作者:聂鑫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普法是建设法治中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不仅要突出根本、讲好中国宪法故事,还要“走出去”、打造全球法治叙事。

要讲好宪法故事,增强制度自信、凝聚社会共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普及工作,不仅关乎宪法知识的传播,更是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共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宪法的核心精神,既是对民主、法治与人权原则的坚守,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讲好宪法故事、弘扬宪法精神,要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法治观与人权观。政府与社会协力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稳预期、增信心。同时也要重视宪法社会权的宣传落实,培育公益慈善的价值理念,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为普通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和监督国家立法提供了直接、便捷的途径,也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鲜活教材。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公布了多起典型案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审查了道路停车欠费罚款的地方性规定、纠正了不合理的物业管理法规、放宽了网约车等新业态从业的准入门槛。

要面向世界打造中国特色法治品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普法工作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一方面,在培养公民对国家法治的自信自觉的同时,也要提高全社会的涉外法治素养;另一方面,要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认同和尊重,通过“法治中国”宣传擦亮“投资中国”品牌。

加强对外法律文化交流,不仅是提升国家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所在。传统中国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罪刑法定观念,照护鳏寡孤独老幼病残的大同社会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时代得到继承和发展,它是追求自由权、平等权、生存权与发展权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面推进。

要让世界感受中华法律文明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就需要减少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隔阂。要加强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法治中国建设相关作品的外译,推进中外法学研究与法律实务界的合作交流,在全球范围内弘扬中华优秀法律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为世界法治文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聂鑫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