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希明委员:推动低空经济场景应用“连片成网”

2025年03月14日 09:05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低空经济”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概念,如今已经悄悄进入人们的生活。“低空经济”到底是什么?和咱老百姓有啥关系?听听政协委员怎么说。

中航工业首席技术专家吴希明委员说,低空经济让天空从此真正贴近人间,从田间地头的无人机播种,到跨海跨山的救命药物速递,再到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空中出租车”……走进人们的“朋友圈”。

“低空装备是低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涉及传统行业,也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通信技术、大数据、无人化、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产业,具有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等新质生产力特点。”吴希明告诉记者,这是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亟须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标准制度引导以及示范应用引领推动低空新质装备创新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低空装备发展,相继出台《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等系列规划和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绿色化、智能化、新构型通用航空器研制创新居世界领先水平,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航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我国不断发展低空智联网,以基于5G的低空通信技术,为低空装备的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空科学技术加速融合,电池、电机、传感器、飞控系统等相关技术不断突破。”吴希明对记者说。

尽管前景光明,创业者们也有“吐槽”:电池续航还是“充电两小时,飞行一刻钟”;部分精密零件还得“看外国脸色”;更头疼的是空域协调,跨省飞行的手续复杂……吴希明在调研中也发现了瓶颈:部分关键技术如电池密度仍处于关键突破期、全国性体系化规范和标准亟待建立和完善、低空装备运营服务体系重视不足、低空装备应用场景亟须覆盖各典型场景。

怎么办?吴希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与科研机构、高校紧密协作,攻克复杂环境自主飞行、智能集群作业等核心技术,加快电池革命性突破,实现未来社会经济价值的高效增长。”

吴希明建议,加快构建分级分类适航标准体系,根据不同低空装备特性及运行风险等级,规范低空装备设计、制造、运行等全方位适航要求。加快健全覆盖主要作业区域、涵盖低空飞行全流程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低空飞行服务站和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全空间无人体系等示范应用项目建设,推动低空经济场景应用“连片成网”。

(本报记者 高志民)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