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正商量 提案摘编 议政瞬间

首页>协商议政>委员声音

吴志明委员:突破产教融合场地资源“瓶颈”

2025年03月14日 09:35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路径,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当前产教融合仍面临诸多困境。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会主委吴志明在多次调研中注意到,一方面,全国至少有450所职业院校存在因种种原因而造成学生人均占地面积不足无法升格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也发现,事实上,我国又存在大量校园、实训基地、厂房等设施闲置的情况。

吴志明分析指出,根据《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职业本科院校的校园占地面积需不少于800亩,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导致许多职业院校因原校址面积不足无法升格。

“多年以来,以校园面积作为硬性指标,导致部分职业院校盲目扩张,新建大量校舍和设施。”吴志明认为,这不仅增加职业院校的运营成本,还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由于办学场地的硬性要求,也影响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空间和条件,导致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建设滞后,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面对这一困境,吴志明在想,能不能把那些闲置的校园、实训基地资源用起来,来优化职业教育办学场地?

吴志明说,比如,福州市台江区某职业学院将废弃鞋厂仓库改造为“智能汽车实训中心”,以及泉州市晋江将旧厂房变身“服装设计工坊”的例子;再如,在泉州市晋江某职教园区,教学楼与生产车间相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制定课程,学生能参与真实项目,真正实现企业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学生作品可直接对接本地企业生产线,这种模式让教育与社会紧密对话。

(本报记者 王慧文)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