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为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切实的现实需要。当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化的要求。传承和弘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延续中华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但是,目前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
一、 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开展规范、系统、全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民教育体系。
二、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之中,在教育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鉴别,精准识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优秀与落后成分。
三、 逐步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占比,比如,义务教育阶段,针对性提高古诗词和古文的课程占比;高中和大学阶段,增加语文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课程教学内容。
四、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性、制度性进校园,组织各类优质文化机构与学校共建实践教育基地,丰富传播教育内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