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叶嘉莹的莲心

2025年03月19日 09:08  |  作者:王剑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叶嘉莹对荷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她不仅诵读、讲解关于荷花的诗词,还创作了不少荷花诗。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渡苍生。”这首《咏莲》,是叶嘉莹16岁时的诗歌作品;“一春梦雨常飘瓦,万古贞魂倚暮霞。昨夜西池凉露满,独陪明月看荷花。”这首《梦中得句》,叶嘉莹采用集句的形式,表达了她从容面对艰难世事的坦然心态。正如她所说:“命运把我放在哪里,我就落在哪里,就在哪里开花。”

叶嘉莹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打开诗词之门。1979年,叶嘉莹利用假期到南开大学免费授课。有一天,她走到马蹄湖边,见新荷初绽,即兴填了一阕《木兰花慢》,抒发逢荷之喜:“花前思乳字,更谁与、话生平。怅卅载天涯,梦中常忆,青盖亭亭。飘零自怀羁恨,总芳根不向异乡生。却喜归来重见,嫣然旧识娉婷。月明一片露华凝。珠泪暗中倾。算净植无尘,化身有愿,枉负深情。星星鬓丝欲老,向西风愁听佩环声。独倚池阑小立,几多心影难凭。”叶嘉莹生于1924年的农历六月,六月是荷月,因此她的乳名就叫小荷。而她在另一首诗里也曾记录此事:“花开莲现落莲成,莲月新荷是小名。”

2015年,南开大学为叶嘉莹新建了一栋古朴雅致的书院——迦陵学舍。为此,叶嘉莹特意赋诗一首以表谢意:“结缘卅载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修到马蹄湖畔住,托身从此永无乖。”她说,诗中的“永无乖”,包含三重意愿:其一表示她将长久以此为家,不再远离;其二是以湖中荷花的君子之德“自相惕厉,永无乖违”;其三是对于继起之青年学子的美好祝愿。

叶嘉莹曾填写过一首《浣溪沙·为南开马蹄湖荷花作》:“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在词中,叶嘉莹表达了一个“痴梦”——在若干年以后,她希望自己种下的诗词莲子,能开出漫天繁盛的荷花。(王剑)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