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家长、教师、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形成的“三独”叠加,单亲、离异、留守家庭、隔代抚养导致的越位、错位、缺位“三位”交织并存、溺爱与缺位“两极”分化、网络影响等,这些是导致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因此建议,抓住学校教育这个关键,夯实家庭教育这个基础,完善社会环境保障,加快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形成共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合力。
一、 加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注重培养孩子阳光心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持续改革“一考定终身”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提高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和指导学生寻求帮助的能力。
二、 加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力度,注重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开展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指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和正确成才观念,培育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宣传,倡导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育人环境。加大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筛查力度,督促家庭教育越位、错位、缺位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归位,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和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职责。
三、 加大社会支持工作力度,注重搭建学生心理健康的防护网。开展心理健康支持服务,通过开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建设公益性心理服务平台。净化网络空间,加大对网络暴力、不良游戏等的打击力度。优化社会环境,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教育主责、社会协同的工作机制,建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体检制度和闭环服务管理体系,共同搭建好学生心理健康的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