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呈现新的特征。这种背景下,有必要更好地统筹就业优先和教育改革相关政策协同发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建议:
一、 各方协同发力、坚持问题导向,有效避免就业政策落地过程中的“肠梗阻”和“断头路”,加快推进就业政策形成协同效应,确保实效;结合新形势及时作出研判,加大政策性岗位开发以及金融、财政、土地、税费、信用等惠企政策力度,及时出台就业新政,强化高校毕业生这个重点群体就业托底。
二、 加快推进人才供需精准适配。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的宏观调控体系,借鉴金融、平台经济、大宗物资和商品等充分市场化领域的有效经验,加快建立教育人才供需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同时,分类统筹研究型本科高校、应用型高校、职业本科、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推动人才供给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总体适配、高效对接。
三、 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及其他重点群体的心理疏导工作,尤其高校要将毕业生心理疏导工作前置,毕业离校前实现心理咨询全覆盖。
四、 推动劳动者权益更有保障。结合当前就业格局变化,教育、社保、财政、金融等各类政策协同发力,加强宣传和引导力度,对一些用人单位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消除各类不合理的“就业歧视”;加快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改善新就业群体劳动关系,提高劳动保障覆盖面和质量,以优化就业环境提升这部分群体的长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