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统一战线>民族宗教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用文旅资源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的南屏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繁华热闹的商业街。今年春节期间,更是以一场“非遗贺新春——云南非遗过大年”展演活动,吸引了200多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剪纸、刺绣、木雕等近百个不同民族的非遗项目整齐排列,传统戏剧、民族歌舞轮番上演,在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带动文旅、餐饮、购物等消费热潮。
近年来,五华区深挖历史文化名城底蕴,精准发力、巧妙盘活文旅资源,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和感染力的举措,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化作日常的温暖和力量。
走进五华区的大街小巷,各类景点、公园、网红打卡点随处可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标牌标语和花植雕塑。320余组宣传设施不仅扮靓了城市,也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在庭院剧场里,观众们围坐在一起,欣赏着融合了民族团结元素的精彩演出;街头路演热闹非凡,特色集市人头攒动,文艺展演更是掌声不断。五华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元素融入庭院剧场、街头路演、特色集市、文艺展演等文化娱乐活动的创作和策划,年均开展超过200场次。
除了文艺活动,五华区还善用红色文化凝心铸魂,用传统文化赓续传承,用民族文化交织融合。在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朱德旧居等历史遗迹、场馆,常常能看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群。依托这些革命历史主题博物(纪念)馆,当地持续擦亮爱国文化品牌,增加红色文化厚度,使红色文化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服务人群方面,五华区也下足了功夫。例如,积极运用相关文旅点位丰富学习培训和主题党日学习形式和内容,有效增强党员干部参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对于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则将成长成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组织全区中小学开展针对性研学、游学基础上,探索在朱德旧居、范石生旧居等点位组建少年讲解队4支。围绕广大市民游客群体,五华区依托蓝花楹文化艺术节、银杏艺术节等文旅品牌打造和产品创新,潜移默化引导广大市民游客厚植爱国爱乡爱家的朴素情怀,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五华区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这些创新举措,旨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做到有形有感有效,成为推动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动力。(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卫玉 徐宁)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