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增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可以减轻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适应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对气候变化任务重、挑战大,这不仅意味着要在基础设施等的建设上未雨绸缪,留有一定的“冗余度”和弹性,也意味着要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公共卫生和健康体系等,同时还需提高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认知。当前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建议:
一、 加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统筹力度,提升气候风险综合应对能力。推进气候系统观测网络和预估系统建设,持续深化低碳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完善多部门跨领域的适应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的监测和面向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早期预警,提升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
二、 完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行动体系,抓好重点领域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任务落实。推动敏感脆弱领域加快制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明确关键任务措施。开展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进展追踪和成效评估。完善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试点协调和专家帮扶机制,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经验交流合作。
三、 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加快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加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完善财政、金融、科技支撑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推进知识、政策、信息共享,尽快研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应对法》,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法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