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民企

助力民营企业在“大有可为”中成就“大有作为”

2025年03月21日 11:06  |  作者:蓝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蓝军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

民营企业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家的期盼殷殷、关怀切切:“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民贸”)建会40年间发展和服务了近30000家会员单位,助力民营企业成长迭变、求“新”求变,成为见证中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一个缩影。

社会组织是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平台,要坐言起行,聚合带动行业内外民营企业保持冲劲、干劲、韧劲、拼劲、钻劲和闯劲,从三个方面护企优商、联企共生、助企兴业。

冲顶新质生产力创新高地,促进产业集群“三生”融合

新春新事多。一群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登上央视蛇年春晚舞台,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气王”;《哪吒2》强势冲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踏出的一条新路;还有最近火爆出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成为风靡全网的“神秘东方力量”,推动国产大模型技术冲入全球第一梯队。作为中国新兴产业的标杆,在惊艳世界的同时,年轻一代的民营企业家代表作为“新生力”参加了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受到广泛关注。

机器人、电影特效、人工智能,从虚拟世界走入现实生活,背后是以创新为内核和本质的新质生产力竞相涌流,同样也离不开行业商会、社会组织的资源集聚、“穿针引线”。

具体讲,社会组织能够发挥建言献策、调查研究、政策宣传、数据统计、招商引资等和融资支持等重要作用,基于职能定位和行业属性,为科创企业特别是“科技新星”和“独角兽”企业高效整合人才、资金、数据等关键资源要素,深度解析消费者偏好等市场条件,立足民营企业发展阶段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有效打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与市场转化的通道壁垒,促进“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助推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在这方面,中国民贸创建了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构建起“6+3+N”数智产业集群赋能模式,在湖南、重庆、天津等省市高效赋能民营企业开展产业数智转型成功实践,打造了新质生产力“蓄能器”。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伴随AI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迭代发展,经营主体对各类标准供给“高、快、新、优”的需求增长迅速。实现追赶超越、弯道超车,标准数字化是可行路径。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数字支付、网络安全、知识流程外包以及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新业态对基础设施标准、数据标准、业务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和安全标准等范畴以及相应的政府标准、团体标准和市场标准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

中国民贸在助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双碳”目标、乡村振兴和社会建设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标准化+”实践,立项并参与研制了80多项一乡一品产业团体标准,为长三角、中部省份以及大湾区等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和上下游产业搭建起了集“标准引领、先进检测、高端认证”于一体的团体标准支撑平台,设置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协会决策层发挥标准化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协会内部以高标准引领会务工作和一乡一品高质量发展,带领会员企业共建中国民贸团体标准体系生态,助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互认、开放融合,以团体标准培优为民营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塑造竞争新优势,不断培育壮大优秀民族品牌。

去年至今,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3)正在抓紧推进电子商务国家标准课题研究。

冲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赋能民营经济迈向“高精尖”

民营企业创业守业兴业的基因集中体现于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也是民营经济迈向“高精尖”的“源头活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超过5500万户民营企业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市场考验中壮大,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成为中国经济回暖向好的“生力军”。广大社会组织和商协会要积极倡导会员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深入挖掘独有的企业家精神。近几年,中国民贸评选了一批贡献大、业绩强、口碑好,能够体现崇高精神、典型示范性强的“张謇式”企业家,并在会员中广泛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去年,协会还开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优秀会员企业展播推介活动,营造见贤思齐、实业报国、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领先创先争先,冲顶冲破冲刺,敢闯敢拼敢赢。中国民贸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上作示范,探索社会组织助力民营企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新模式;在提升“四个服务”质量和能力上作示范,以社会组织资源整合优势助力民营企业构建数智产业生态集群;在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国门、闯赢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上作示范,打响中国标准化品牌;以社会组织“三个示范”助力民营企业在“大有可为”中成就“大有作为”。

编辑:钱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