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头条 聚焦 数据新闻 资讯 数字政协 数字经济 数字新基建 榜单排行

首页>数据>数据新闻

从两会热点看中国

2025年03月21日 16:01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委员们围绕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保障、文化旅游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我们通过大数据梳理出委员们关注的部分热点话题,这些议题不仅反映了当下社会各界的关切,也勾勒出国家未来发展的清晰图景。这些讨论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与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透过两会这扇窗口,我们看到了一个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中国。

从“哪吒闹海”到文化“出海”

《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快速席卷全球游戏市场;一句“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让《哪吒之魔童闹海》出彩又“出海”。从悟空到哪吒,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更多中国文化IP“出海”,成为委员们关注的话题。委员们认为,这些作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通过现代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进行创新性演绎和表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能力的直观展现。部分委员认为,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加强叙事能力是核心,从创意、创作到生产、传播,都需要融入国际视野。部分委员建议,除加强国内人才培养外,还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外高端文化人才来华创业,加大人才表彰力度,激发创新活力。部分委员认为,扎根本土文化、运用科技手段、注重版权保护,以及立法保障传统艺术,正是未来中国文化“出海”的重要步骤。

从DeepSeek到AI赋能

今年以来,以深度求索(DeepSeek)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话题也成为委员关注的热点议题。委员们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已从技术探索阶段快速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技术突破—场景落地—产业升级”正在形成闭环,“人工智能+”应用爆发即将到来。部分委员建议,要深入挖掘各行业的真实需求,结合各行业的复杂场景构建多模态行业大模型,推动大模型技术赋能行业智能化,填补技术与产业落地之间的“鸿沟”。部分委员建议,要研究未来尤其是“十五五”规划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部分委员建议,构建更加完善的AI应用安全治理体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地释放大模型技术的潜力。部分委员呼吁,人工智能并非万能钥匙,而仅仅是辅助工具。不能忽视人类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提高的重要性。

配图3(6709360)-20250321155829

从养老到银发经济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讨论银发经济信息约2万条。据估计,银发经济在供需两端都有巨大的空间,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体量预计可以达到30万亿元左右。委员们认为,银发经济不仅是应对老龄化的“必答题”,更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分项。部分委员建议,应在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部分委员认为我国的老龄需求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既有对衣食住行的实物需求,也有对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还有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的新需求。部分委员建议,强化科技赋能,拓宽数字技术应用于养老服务的场景,将智能化建设、机器人技术等融入日常照护、智能助行、医疗康复、家庭服务等多方面、各领域。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民族未来。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分类推进高校改革……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新信号”。多位委员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是系统性、链条性问题,需要统筹推进各学段分类改革。部分委员关注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建议构建“家—校—医—社”联动机制,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对教师心理健康考核与测评,让教师能以健康心态从事工作,同时应避免考核增加教师额外负担。部分委员关注因材施教,建议尊重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在一定阶段适当分流,实行多样化发展,在高中阶段积极开设各类特色学校。部分委员关注西部人才流失问题,建议出台政策,严禁东部高校到西部高校“挖人”,严禁“双一流”高校到“双非”高校“挖人”,建立健康、良性的人才成长环境,使东西部发展比翼双飞。

从“生得好”“养得好”到生育友好型社会

生育话题一直受委员关注,要实现“生得好”“养得好”,进一步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还需多方面发力。在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有委员提出要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推广“托幼一体化”,探索“学区制”改革。生育假期优化方面,建议延长产假、明确陪产假天数,同时依据企业规模和行业特点优化生育假期制度,政府给予企业支持。生育健康方面,多位委员关注不孕不育诊疗体系和辅助生殖药物可及性,建议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关于全职妈妈再就业,有委员提出针对全职妈妈需求开展技能培训,促进训用供需匹配,鼓励用人单位在车间、生产线、管理岗位等设立妈妈岗。

配图2(6709359)-20250321155840

从基层医疗到全民健康

我国在乡镇、社区和村有超过60万所医疗卫生机构,超过500万名的医务人员工作在基层一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有委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打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局面。部分委员提出打通乡村医疗“最后一公里”,通过“智慧村医工程”,将医疗健康智慧化建设落实到村级,填补基层健康服务缺失,实现村医对村民的全面健康服务管理。在人工智能与医疗的深度融合方面,部分委员建议向基层延伸AI辅助诊疗系统,降低漏诊率。建立AI家庭医生,为基层群众构建AI健康管理师,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也有委员建议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全民健康管理体系,以“AI个人健康管理App”为核心载体,通过与医保个人健康账户关联,构建一个低成本、高效率、普惠可及的全民健康管理平台。

配图1(6709800)-20250321155820

从冰雪经济到文旅高质量发展

刚刚过去的冰雪季,黑龙江接待国际入境游客、游客总花费分别增长103.9%、117.5%,漠河北极村接待游客增长55.3%,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68天,接待游客356万人次、增长31.4%,单日最高突破1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冰雪经济带火了东北经济。有委员建议,利用冰雪资源做大冰雪经济,既要与旅游结合起来,也要与城市文化相融合。建议支持冰雪旅游线路开发,激发“跟着赛事去旅行”热情,使东北成为更多游客的首选目的地。除此之外,“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跟着影视剧打卡一座城”火爆出圈。有委员表示,该现象进一步推动了文旅事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建议强化各地文旅部门“情绪营销”的意识,结合当地特色和即时热点开展主动式营销,加大文旅融合场景的开发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游客的沉浸式体验。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断释放入境游带动效应,有委员建议,进一步推动签证便利性升级,构建“畅游全中国”免签联动机制,并且可针对不同人群设立精细化、精准化分类签证,最终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从民营经济到中国经济光明论

火出圈的“哪吒”、会思考的DeepSeek、会跳舞的机器人……2025年春节期间,神秘“东方魔法”惊艳寰宇的背后,闪耀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身影。人工智能、民用航空、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中国民营企业在多个领域展现出澎湃沸腾的创新活力。关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有委员提出打造多元开放协同的科技型新生态,推动各类资源精准赋能民企,开放公共与半公共创新平台,引导民企布局前沿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委员建议,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隐性壁垒,明确政府权力清单,解决“越位”问题,让民企放心发展。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有委员建议,要进一步以国际化、法治化视野打造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民营企业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把握发展机遇,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民营企业家政协委员表示,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以为社会、为国家解决问题为驱动力,创造更多新产品新模式并做大做强,向着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政策春风已至,未来光明经济要靠大家奋力划桨!

编写: 解艳华 隋国龙 秦云 赵庆庆 鲁雅静 门东平 李浩 李律杉 钱蓓蓓(实习) 初凤杰(实习)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