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全国电力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要建立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高效、便捷互动的市场机制和价格体系,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建议:
一、 进一步推动电力交易市场化改革,扩大参与主体与交易产品。细化和完善电力价格体系,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以价格信号引导各类灵活性资源建设并参与系统调节,有利于提升电力系统稳健性,促进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进一步扩大参与电力交易的主体范围:需求侧,加快推动更多工商业用户入市交易;供给侧,加快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电站、虚拟电厂入市,促进电力交易经营主体多元化,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灵活调节能力。
二、 完善新型电力交易体系中的分配机制。平衡各方利益,使得发电企业、电网、售电企业、购电企业各方都能享受合理回报,提升各方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积极性。推动建立健全零售市场交易机制,鼓励售电公司通过绿色电力零售套餐激励电力用户参与新能源消纳,完善分布式新能源及光储结合作为经营主体的市场交易机制,探索双边协商交易、挂牌交易和集中竞价等市场化交易方式。
三、 持续推动绿电、绿证交易,突出绿色电力环境价值。进一步扩大绿电、绿证交易覆盖面,优化交易体系,加速绿证核发效率,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落实到经济主体。
四、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源—网—荷—储”灵活互动调节能力,加快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基于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