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合作机制在2016年3月正式启动,是首个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区域全方位合作机制。其中澜湄青年交流作为澜湄合作机制的重要一环,多次被纳入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宣言。而港澳大学生可以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熟悉国际规则,拥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及跨文化适应能力,引导港澳大学生参与澜湄区域治理项目,不仅能为治理方案注入新视角和活力,也能促进他们对国家战略的深入认知,进一步增强身份认同和国家归属感。建议:
一、 完善港澳大学生培养体系,增设澜湄区域合作治理相关课程。具体可通过增设涵盖澜湄区域合作背景、治理现状、政策挑战及中国外交的课程,帮助港澳大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澜湄合作治理,为参与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此外,可开发以澜湄治理为主题的在线课程或微课,扩大课程受众面。
二、 设置澜湄青年竞赛港澳学生专属赛道,提升其参与度,并推动内地学生与港澳学生跨地域组队参赛。通过竞赛平台,促进港澳学生与内地及澜湄五国青年间的深度互动,增进文化认同与政治互信。同时,可邀请港澳地区的企业家、专家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竞赛评委和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提升项目创新水平。
三、 推动港澳高校深度参与澜湄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教育部门应鼓励港澳高校加入澜湄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机制,支持通过联合办学、学术讲座及国际研讨会等形式深度参与。充分发挥港澳高校的国际化优势,推动澜湄治理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同时,针对港澳大学生设置政策宣讲及兴趣导向等活动,为其提供更多参与澜湄项目的平台与机会;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创新创业基金等措施,激励港澳学生将澜湄区域治理研究与实践作为长期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