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北京科创生态全景图:从科幻场景到细胞智造的多维突破
人民政协
科幻产业聚能:技术与场景的双向奔赴
在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商业化总监贾琢带领团队构建起科幻产业的“创新矩阵”。自2021年成立以来,该中心已聚集131家硬科幻创作和硬科技创新企业,服务领域覆盖动作捕捉、图形渲染、AR/VR/MR、新型显示、空间音频、5G传输、光学影像等电子信息前沿及交叉领域。
引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幻内容创作机构,包括刘慈欣/王晋康大师工作坊、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国际硬科幻创作交流基地、徐一超导演工作室、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物理特效工作室、首版科技等。
“我们不仅是技术对接平台,更是科幻产业生态的‘织网者’。”贾琢表示。中心通过市区企三级联动,已形成覆盖关键技术、原创人才、场景建设的完整生态链,推动动作捕捉、图形渲染等技术在《流浪地球3》等科幻影视中落地应用。
声学革命:从影院到智能座舱的全域渗透
全景声科技创始人潘兴德博士的WANOS®三维全景声技术,正掀起一场国产音频技术的“破壁之战”。这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音频技术,已覆盖全国400余个影厅,并与理想、智己等车企深度绑定。
全景声科技覆盖多终端,如电视机、投影机、PC、手机、汽车、耳机、VR头显、 AR眼镜等,已与百度希壤元宇宙平台、腾讯XR、NOLO、Xreal等相关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
“从元宇宙基础技术开发、平台建设、内容生产、音视频传输、终端呈现等方面提供系统化全景声空间音频解决方案,并为Web3.0、虚拟现实、智能网联汽车、空间音频耳机等元宇宙相关行业提供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潘兴德介绍说,目前,全景声科技已成为中国数字音频技术的领军企业,中国音视频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核心音频技术提供者和技术支撑单位。
“搭载WANOS全景声的理想L系列车型年销超30万台,智己LS6上市八周销量四度夺冠。”潘兴德透露。在消费端,该技术通过小米、漫步者等品牌触达亿级用户;在元宇宙领域,其与百度
资本护航:政府基金的“耐心资本”逻辑
北京国管顺禧基金首席科学家陶斌武,正以百亿资本为硬科技注入“强心剂”。截至2024年末,顺禧在管的四支市级基金已投决项目超百个,金额达100亿元,重点布局医药健康、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新材料四大赛道。
“我们既是投资人,更是创业伙伴。”陶斌武强调。基金通过“投早投小”策略,助力华龛生物、蓝箭航天等企业突破技术壁垒,其中华辉安健的慢性丁肝药物、智谱华章的基础大模型均填补国内空白。联动商业银行推出的专属信贷产品,更实现投贷联动放大倍数近3倍。
生物智造:从实验室到千亿级生产线的飞跃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杜亚楠教授创立的华龛生物,正将3D细胞智造技术推向产业化巅峰。其原创的3D微载体平台,使干细胞制备从百亿量级
“作为高质量三维细胞制造专家,华龛生物提供基于3D微载体的一站式定制化、规模化细胞扩增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了原创3D细胞智造平台,实现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密闭式的细胞药物及其衍生品生产制备,以此帮助全球客户建立最为先进的细胞药物生产线。致力于以3D细胞规模化智造技术赋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惠及更多患者。”杜亚楠表示,华龛生物的产品与服务,已广泛应用于基因与细胞治疗、细胞外囊泡、疫苗及蛋白产品等生产的上游工艺开发。同时,在再生医学、类器官与食品科技(细胞培养肉等)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025年,华龛生物不仅已助力多家客户完成干细胞新药IND 申报并获批,更以百亿和千亿工艺助力我国首款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杜亚楠介绍说。
“我们不仅是技术提供者,更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杜亚楠表示。在不断扩展商业化进程的同时,华龛生物也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建立,助力行业发展。华龛生物参与《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用原材料的质量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制定。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组织编写《人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制备与检验规范》。
生态筑基:全周期服务的“北京模式”
“北京通过出台《北京市关于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带动创新创业生态优化提升;建立‘千万级标杆精准扶持+百万级培育资助+普惠性绩效奖励’的三级支持体系,推动孵化器高质量发展,加速硬科技企业孵化。”北京市科委双创处干部李泽宇用数据勾勒出创新生态的“成长曲线”:25家标杆孵化器、69家国家级孵化器构成三级培育体系,2024年财政资金撬动企业研发投入37倍,1200家受助企业斩获2.5万件知识产权。
“独角兽军团估值突破6000亿美元,27个创新联合体攻克66项‘卡脖子’技术,这正是‘筑基扩容、小升规、
“北京市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关税收政策优惠,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我市高企保有量2.97万家,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陈静介绍说,2024年前三季度,中关村示范区内纳统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超2.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3%,其中技术收入约13亿元,同比增长约14.5%;研究开发费用近2.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约10%,同比增长约1.7%;有效发明专利超26万个,同比增长约19%。
从石景山的科幻产业集群到昌平的千亿级细胞工厂,从亦庄的智能网联车测试场到中关村的人工智能大厦,北京正以政策、资本、技术的三重共振,谱写全球科创高地的中国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