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全国政协委员陈文洲: 以数字化转型破解危废治理难题
“全国危废处理能力利用率仅约30%,但跨省转移仍面临数据壁垒,折射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全国政协委员陈文洲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需以数字化、集约化手段推动危险废物治理体系现代化,激活资源再生潜力。
在各地调研中,陈文洲发现,当前各省市危废管理系统独立运行,跨省转移尚未实现线上审批,导致监管效率低下。他用“信息盲跑"形容当前危废物管理的痛点。随着调研的深入,陈文洲发现数字化转型正成为破解危废治理难题的关键密钥。“建立全国统一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申报、备案、转移、处置全链条在线运行,是防范环境风险的关键。”
为此,陈文洲建议打通数据壁垒,构建统一监管体系。整合现有平台数据接口,通过电子联单、智能监控等技术,形成覆盖"产生-运输-处置"的动态监管网络。
针对危废行业"核准能力2亿吨/年、实际利用率仅30%"的结构性矛盾,陈文洲提出"三向发力":严格新建项目技术环保门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建立产能动态评估机制,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区域性产业集群。他特别强调:"要破解产能过剩,应推动集约化发展。通过产能指标交易等市场化手段,引导闲置设施转型退出,提升产业集中度。"
"危废资源化需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向高附加值领域突破。"陈文洲列举废催化剂贵金属回收、废矿物油再生等技术方向,强调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专项补贴。他特别提到产学研协同的重要性:“支持企业联合高校攻关高效低耗处置技术,利用人工智能优化资源化路径,以提升危废利用价值。”
面对碳市场发展新机遇,陈文洲建议将数字化监管与碳足迹核算结合:"通过物联网追踪危废全生命周期数据,既能提升处置效率,又能为碳交易提供可靠依据。"他呼吁加快构建"技术创新-高值利用-绿色消费"的良性循环,推动危废行业向低碳化、可持续化转型。
陈文洲最后表示,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治理理念的革新。通过打通数据壁垒、优化产能配置、强化技术攻关,危废治理体系将加速向绿色化、高效能化转型,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