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科学麻辣烫 科技人物 专家讲坛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页>科技>资讯

“2+5+N”

人工智能重磅成果集中亮相

2025年03月28日 18:4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3月28日电(记者 高志民) 记者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海淀区将打造“2+5+N”人工智能主题日系列活动,举办2场核心论坛+5场专场论坛+四类N场特色活动,时间为3月27日至31日,贯穿整个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活动以“积淀·涌现”为主题,旨在汇聚国内外学术与产业界精英,共同描绘人工智能发展蓝图。

揭晓“50项重磅成果”

“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是海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推动人工智能占先发展、讲好海淀科创故事的重要平台载体。”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玉霞介绍说,主题日期间,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通用人工智能、数据跨境流动、未来互联网、6G等前沿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医药健康、商业航天、自动驾驶、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将举办系列专业论坛和重大成果发布活动。

“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斯发基斯、欧中企业联合会会长恩里克·施耐德等全球大咖开展研讨交流与思想碰撞,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王玉霞表示。

“创新成果将在主题日期间接连涌现。主题日期间,国家部委、北京市将发布人工智能系列重磅政策和最新成果。新型研发机构、人工智能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也将在主题日发布一批原创前沿成果、权威研究报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据王玉霞透漏,纳入主题日发布议程的约50项重磅成果,将集中展示技术、产业和生态的新成效新布局。

AI人才金融“两手抓”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接近3500亿元,同比增长约29%,产业增速创近三年新高。”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副处长李天琪介绍,为更大力度地支持与培养人工智能青年人才,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发布“北京智星青年人才计划”,打破常规评价选才模式,做到青年人才早发现;针对10多岁的潜力少年,将成立“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创新的青少年特色培养体系;针对20多岁的优秀青年,打造贯通“本硕博创”的培养机制;针对30多岁的顶尖学者,实施智源学者计划。

人才资源是关键,金融支持是后盾。李天琪介绍,前期北京市人工智能、信息产业、机器人等3支产业投资基金,已投资70余个项目、投资额60余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超200亿元,重点投“小”、投“早”、投底层技术,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研发与产品迭代。论坛年会期间,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将启动合作一批子基金,瞄准产业链核心环节补链强链。此外,北京市相关部门还推动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制定《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未来三年将为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链提供最低300亿元的综合金融支持,为中小微初创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贴息。

让科学家专注创新,让创业者轻装前行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研发基础最好、创新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海淀区正从算力供给、产业投资、空间保障等方面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为做好空间保障,“中关村AI北纬社区”将在主题日期间发布,海淀区将在科学城北区构建10万平方米以上人工智能企业重点承载区,在该区域内,空间、产业、人才、企业服务等四大类共9项市、区、园叠加政策。为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初创企业发展,符合条件的AI企业可免租入驻,最高享受三年全免费的租金优惠。该社区旨在破解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经营成本高、配套保障不足等难题,力图“让科学家专注创新,让创业者轻装前行”,全力护航技术创新与人才成长,加速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海淀区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战略腹地。

海淀区去年率先发布了首个人工智能街区概念,海淀区发改委副主任秦兰兰介绍说,海淀区建设了“i友未来社区智能体”,为原点社区2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17万创新人才搭建了人才撮合、政策问询、创业交流的平台。随着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入驻原点社区,“泰利驿站”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街区已经发挥出产业集聚效应。

据介绍,下一步,人工智能街区建设将重点聚焦网络基础、算力供给、城市感知、街区智能体和数据体系建设,并推进数智空间与国土空间、城市功能和产业空间的深度融合,为创新主体持续提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试验田”“训练场”。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