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港澳传真 委员声音 交流交往 港澳人物 图说港澳

首页>港澳>资讯

潮涌香江赤子心——记全国政协委员陈文洲的湾区情与家国路

2025年03月29日 10:1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香港北区的街巷间,常能看到一位身着素色休闲服的中年人,俯身倾听独居长者的絮语;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研讨会上,总能听见他铿锵有力的建言,字字关乎民生福祉。

他就是陈文洲,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工商总会会长,一位用心倾听民意、用提案书写担当的湾区赤子。

1

陈文洲带队探访北区长者

从北区街巷走出的民生担当

扎根香港北区二十余年,陈文洲的履职词典里刻着“烟火气”三个字。他深知,社区是家国情怀的微观镜像。“北区是香港的神经末梢,老百姓的一点一滴都折射着城市的温度。”陈文洲的认识颇为深刻。二十年社区深耕,他将潮汕人血脉里的宗族温情,化作守护万家灯火的铜墙铁壁:面对长者遭遇的祈福骗局,他别出心裁地参与组织彩园耆乐社将粤剧《帝女花》唱词改编成防骗口诀,让耄耋老人在熟悉的旋律中筑牢防线;他用行动诠释“暴风中的守护者”角色,听闻“修例风波”中见义勇为的李伯重伤,他捐助慰问金并跟踪康复进展……这些感人的故事,织就了他“银紫荆星章”背后的分量——那是香港特区政府对一位扑灭罪行委员会主席20年如一日深耕社区的肯定。

2


跨界提案背后的青年守望者

故宫红墙下,陈文洲看着沉迷手机游戏的幼子,忽然想起年少时在潮州祠堂临摹楹联的晨光。他急忙掏出笔记本记下了这一刻的感受,背影在琉璃瓦折射的夕照里凝成剪影。这次故宫之行让他开启了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步伐。随着调研的深入,他发现,近六成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沉迷相关。于是,《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游戏规范监管的提案》应运而生,从立法约束到教育引导,构建起立体防护网。这份凝结爱心与责任的提案,从数千份建言中脱颖而出,成为2024年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在石篱天主教中学的讲台上,他又化身文化引路人,用自贡灯会的璀璨、潮汕英歌舞的雄浑,点燃香港青年对中华文明的向往。 “台下少年眼眸里的星火,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初到香港时,在狮子山下仰望的银河。”此刻的他不只是四个孩子的父亲,更是横跨代际的文化使者。

3

湾区融合的破壁先锋  

“食品安全标准差异如同隐形的墙,阻碍着大湾区的血脉相通。”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陈文洲的发言引发关注。他建议成立三地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推动“一个标准、一次认证、全域通行”,让湾区居民的餐桌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面对深圳社康中心药品短缺难题,他提出引入京东、平安等第三方平台构建“云药房”,用数字化打通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这些建议既有国际视野的锐度,又饱含对市井民生的温度,印证着他“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初心。

文化摆渡人的薪火传承 

潮汕人的血脉里流淌着崇文重教的文化基因。陈文洲牵头将国家级非遗普宁英歌舞引入香港回归庆典,让刚健雄浑的鼓点与维多利亚港的涛声共鸣;作为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之友会长,他推动《历史文化保育与软实力》讲座走进校园,用大馆古迹的活化案例,在青年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大湾区不仅要经济共荣,更要让岭南文脉在共融中生生不息。”陈文洲表示。

一次偶然的机缘,陈文洲与紫砂大师鲍志强结缘,这增进了他对紫砂文化的深入了解。“紫砂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陈文洲一有机会就会讲述紫砂背后的文化故事。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紫砂行业的现状、绿色生态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他还计划于今年4月,组织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奔赴宜兴自主调研考察,为推动紫砂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这不仅是他对紫砂千年文脉的致敬和传承,更是一位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后记:

从社区义工到国家议政者,陈文洲的双重身份折射出香港由治及兴的时代轨迹。在全国两会精神宣讲会上,他呼吁香港发挥“超级联系人”优势,为内地科创企业搭建融资桥梁,在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新赛道勇闯蓝海。这位总把“敢作为、挑大梁”挂在嘴边的潮商,正以湾区为纸、提案为墨,书写着“一国两制”下行稳致远的香江新篇。

陈文洲表示,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香港工商界更应胸怀家国大局,勇于担当。我们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李灏妤)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