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科学麻辣烫 科技人物 专家讲坛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页>科技>资讯

2025中国科幻大会之“科幻+生命科学”专题论坛举办

2025年03月31日 16:17  |  作者:郭海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31日电(记者 郭海瑾)3月30日上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承办的“科幻+生命科学”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

GetAttachment

“科幻+生命科学”专题论坛现场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昕在活动开场致辞中表示,科幻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科幻文学与生命科学犹如DNA双螺旋结构,一条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的想象,另一条记录着生命演化的密码。看似迥然不同,实则都源于对未知的好奇,共同追寻突破认知边界的可能。她表示,未来希望通过科幻场景推演科技发展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并以科幻的趣味性解读生命的奥秘,书写“科幻+科学”的全新篇章。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润生介绍,许多曾经的科幻作品已成为现实,而当下蓬勃发展的科幻事业正为未来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多灵感。他表示,当前人工智能仍处于发展初期,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正持续进化与交互,技术进步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带来更多福祉,但在加强底层逻辑方面仍有诸多工作要推进。他建议,通过提升分布式空间复杂系统的可解释性等方式促进原始创新,助力人工智能高速、健康地持续发展。

康复大学健康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刘健康从再生医学的角度为与会嘉宾介绍了“无所不能的干细胞”。他表示,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以及自我更新的能力,能够形成人类各种器官组织的原始细胞,所以又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他认为,在未来,关于干细胞技术的应用潜力与前景广阔。

资深媒体人、科幻作家朱宇清认为,“科幻+生命科学”是一个宏大且充满想象力的主题,科幻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预见了许多科技的前沿发展,但同时技术的高速进步也正在引发深刻的社会变革。他提出,现代人需要掌握多种技能,才能真正适应这个崭新的时代。

GetAttachment (1)

圆桌对话现场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品牌活动部副主任齐凯担任主持人,与陈润生院士,北京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助理研究员陈尔默,知名艺术家、外交部亚洲青年领袖艺术家朱剑辰,影视编剧、科幻作家翟继鹏,新锐艺术家、策展人蔡艺璇等嘉宾共同围绕“人工智能+医疗现状和未来”“最期待实现的未来科技成果”等有趣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展望,在一系列观点交流、碰撞中,展示了科幻与生命科学融合创新的探索路径。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