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2025中国科幻大会之“科幻+未来交通”专题论坛举办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31日电(记者 郭海瑾)3月30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承办的“科幻+未来交通”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
“科幻+未来交通”专题论坛现场
在主题演讲环节,科幻文学作家、世界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郑军介绍了古往今来科幻作品中有关交通的奇思妙想。他表示,科幻思维的核心不在于讲解技术本身,而在于将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探索未来是否会催生对某种技术的需求。他认为,交通技术承载着人类希望借助技术力量对突破物理局限的一种渴望,而正是这种追求,推动了现实中交通产业的不断革新和发展。
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会长程泊霖分享了我国低空经济的最新动态。他介绍,40年前,人们出行方式还多是走路和自行车,而目前我国在无人机的消费级和工业级领域已处于世界前列。在20年内,我国有望实现从“车轮上的中国”到“翅膀上的中国”的跨越。他提出,未来要发展包括“大中型无人运输机、电动垂直起降的无人系统(eVTOL)、应急救援的特种无人运输机、起飞重量在500公斤以下的工业级无人机及消费级无人机、特种飞行器、通航飞机”的“六大赛道”,夯实未来立体交通的设备基础,开创我国低空经济新局面。
相比物理概念上的交通,意大利科幻作家、独立出版人及编辑弗朗西斯·沃尔索提出了一种观念上的“交通”。他认为,相比基调
铁四院高速磁浮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辉煌介绍了利用磁悬浮和直线电机驱动来实现高速运行的高速磁浮技术:车轮不接触轨道,仅靠电磁力来“贴地飞行”。他表示,未来高速磁浮与低真空管道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带来“时空压缩”的科幻效果,开启未来交通发展的新纪元。如果以高速磁浮列车高达600公里的时速,北京到上海仅需3小时到达,2000公里内的城市群都可实现4小时的畅通无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与成果处副处长
圆桌对话现场
在圆桌对话环节,由德国史太白技术管理中国总部助理总裁姜昊担任主持人,与郑军、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总工程师张全德、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