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政协历史

张钫的脱困与战争

2025年04月01日 10:26  |  作者:李秉德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4月1日11版(6897676)-20250401101341

张钫是河南省新安县人,参加辛亥革命运动的风云人物。蒋介石任命他为总统府顾问,逃往台湾时把他的母亲劫持到台湾,想逼张也去。张钫到四川躲了下来,于1949年率部起义,1954年成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本文作者李秉德曾任湖北省教育厅督学、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1949年以后历任西北师范学院院长,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从北京出逃

1928年,我还是河南中山大学(河南大学的前身)文预科的一个学生。有一天,张钫在学校大礼堂里讲话。他说袁世凯为了想当皇帝,把当时地方上的有些军政大员借机诱骗到北京住下来,加以监视,不让他们回到各自的原驻地。这些人中不仅有蔡锷等,而且他也是其中一个。因为他当年是在豫西和陕西一带闹革命的,他的部队就驻扎在陕西。张钫说那时他在北京,袁世凯对他防范甚严,天天总有人跟踪他。而他则是天天想着如何摆脱出来,回到陕西。下面就是他亲口所云如何从北京逃出来的这段传奇式的经过:

有一天,我在北京前门一带转悠,发现跟前似乎没有“眼线”在盯着我,我就赶快买了一张站台票进了车站。在那里还碰见一个熟人,问我到哪里去。我说不到哪儿去,是来送客的,说时还把手里的站台票给他看。这时恰好有南下的火车正要开,我马上就走进了头等车厢,并且对列车员说:“给我把门锁上,我昨夜打了一夜牌,困得很,要好好睡一觉,谁来也不要开门。”说时就给了他很多钱。那列车员看见这么多钱,又仰脸看看我,似乎觉得有些奇异。我怕他生疑,就跟着说:“我昨天打牌大赢,也便宜了你小子。走吧!”那个列车员就高兴地走开了。

我想,袁世凯现在可能就会发现我从北京跑出来了,一定会马上通知前面保定等大车站地方当局把我扣下来,所以车出北京到前面第一站(可能是长辛店)我就下车了,进入西边山里,走山路徒步南下。一直走小路过黄河,相当顺利地到了河南洛宁县。

从洛宁经卢氏到陕西这一段,遇到了两次险情。

第一次是在洛宁县境。我在洛宁,住在一个朋友家里。这位朋友对我说:“前面有驻军一连,对往西去的人盘查甚严,可是又无别的路好走。我想到一个如何通过去的办法,就是你装扮成土里土气的乡下人,作为我的多年不见的亲戚,现在要往卢氏再看望另一家远亲。这个连长和我熟识,看见你这副模样也不会疑惑的。”于是我们就这样依计行事。那一天到了过这一关口时,朋友就向这个连长介绍他的这位“亲戚”。连长上下打量着我,我这时也向连长说:“我们村里也有一个当军官的,回家可威风啦。是个班长哩!管好多兵。连长!班长、连长、排长到底哪个大?”这个连长听我说话后,仰面大笑,也没回答我的问题,就去和我的朋友说话。这一关算是通过了。

第二次是在卢氏县境。这里并无驻军,但是必须要过一段较长的山路。这一带没人管,秩序很乱。我在这里也没有熟识人,怎么办?正在无计可施时,在吃饭的小饭馆里遇到一个人来吃饭。我看这人和一般乡下人不一样,可能是当地的一个“人物”,就上前和他谈话。二人说得很投机。我就向他说明,我要往西边去,听说前边很不平静,因此犯愁。他说:“不要紧,我给你一张名片。路上遇到什么问题,就说你和我是朋友,把名片拿给他看,他们就不会给你为难的。”结果,这一关也顺利通过了。

下山以后,进入陕西境地。按说已是我的势力范围,可是我离陕已久,这段时间里军情有何变化还不得而知。因此我还不敢贸然暴露身份,以免有所不测。这时,前面来了一支巡逻队,随随便便,衣帽不整,也不成队形。我就设法先把他们镇住。等他们走近时,我就先喊:“立正!”他们一时愣住了,停步不前。

我走近一步严厉地说:“看你们这乱七八糟的样子,一点警惕性也没有。如果遇见敌情,能制胜吗?你们是哪连的?”他们看我这气派也不敢再问我什么,而且还把他们的归属告诉我。我才知道我已脱离袁世凯的势力范围,回到我靖国军的辖地了。

一到省城,我就发通电,反对袁世凯称帝。

胡憨战争

1949年我从欧洲回国,在北京华北大学和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于1950年提前分配工作到兰州,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兼副教务长。

1951年的一天,兰州大学医学院教授张从辛与张钫突然一道来看我。张钫是有大名气的人,以前和我并不认识,到兰州可能听说兰州有我这个河南人,而且还是豫西同乡,所以枉驾来拜访我。此后又连着来看我两次。

张钫和我的几次谈话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他在1925年豫陕军阀地盘争夺战中胡憨战争的一段故事:

我那个时候已经摆脱军政职务,从陕西回到新安县老家办煤矿。有一天刘镇华他们把我请到洛阳,要我去开封跑一趟,说服胡景翼、岳维峻他们把省长位置让出来回到陕西,叫憨玉琨当省长。这样陕西归陕西人,河南归河南人,各得其所。

我到开封对胡笠僧说明来意,胡不干。于是我回到洛阳对憨(玉琨)说明后就想回新安。憨(玉琨)不让我走,而且第二天对外宣布,说我已被任为前敌总指挥,随他到黑石关打仗。就这样到了黑石关。仗是憨(玉琨)自己指挥的,我没事干,天天只听枪声。

忽然一天夜间听不到枪声了,早上起来见周围也没人,静悄悄。停一会儿,第二军的前敌总指挥邓宝珊来了,见了我就问:“你怎么在这儿?”我说:“他们走了,也没叫我,我也不知道。”邓说:“走!咱们一块儿去洛阳。”就这样我俩就一同去了洛阳,随后我就又回到新安煤矿了。

胡憨战争的双方是胡景翼(笠僧)和憨玉琨。胡景翼是河南省省长、国民第二军军长,陕西人,驻军在郑州以东。憨玉琨是第三师师长,河南嵩县人,属刘镇华部下,驻军在洛阳。战争的原因是为了争河南省地盘,战场是陇海铁路上的黑石关,在巩县境。

这段故事让我这个当时的小小老百姓增长了一层大见识。那就是:原来使老百姓受苦受难担惊受怕的战争,却原是他们头头们之间的一次游戏!双方的“前敌总指挥”都是老朋友,见面握手,哈哈一笑了之。

[本文由洛阳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提供,原刊《河南文史资料(167期)》,编辑有删节]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