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4月1日电(记者 高志民)在中关村论坛“科技与法治”平行论坛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受邀参加并分享了该院在激励自主创新、提升司法质效、优化营商环境以及助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探索实践。
记者:宋院长您好,首先请您谈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是如何通过自身工作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宋鱼水: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去年是我院成立十周年,2025年我们是步入下一个十年新阶段、开启新征程的首年。十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始终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己任,通过优质专业化审判和创新机制建设,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清晰、稳定、可预期的司法指引。我院除管辖北京市域内的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外,还专属管辖全国范围内的专利、商标、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授权确权行政案件;集中管辖针对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提起的反垄断行政案件和全国范围内的药品专利链接民事、行政案件。十年来,我们共收结案20万件,专利案件自2014年11月至2024年10月共审结20874件,年均增长率22.80%,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占比65.69%。从受理的专利案件产业分布看,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案件占比7.7%,涉高端设备制造产业的案件占比5.6%,涉数字创意产业的案件占比3.9%,涉节能环保产业的案件占比2.5%。十年来,我院共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36201件,占比17.92%,当事人覆盖全球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您刚才提到很多方面,具体来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是如何发挥专业化审判职能回应科技变革的呢?
宋鱼水:我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求,不断提升技术类案件审判质量,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培育良好土壤。在全国首例“图形用户界面(GUI)”外观设计权无效行政案中积极探索相关规则适用;在药品专利链接诉讼案中阐释法律适用;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相关不正当竞争案中确认其证明力。我院在审理涉外案件时始终坚持贯彻平等保护的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努力打造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形成对全球创新要素资源的更强吸引力。例如在全球十大抗肿瘤药物“恩杂鲁胺”化合物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案中判决得到各方信服;在某工业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中创下国内软件侵权案件高判赔纪录;在某标准必要专利侵权案件中及时审理促进双方和解谈判。此外,我院发布《十年审判工作白皮书》及涵盖多个领域的《法韵华章:十年探索丛书》,众多案例获各类奖项或入选案例库,部分案件入选联合国相关案例数据库。
记者:那在优化专业化审判机制护航科技发展方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做了哪些工作呢?
宋鱼水:为应对技术类案件的专业化、国际化挑战,我院建立“专班”办案制度探索新领域新技术类案件的审判规律和裁判规则。设立专业委员会研讨疑难复杂案件。针对知识产权案件技术事实查明难的特点健全技术调查官制度,聘任多批次技术调查官参与大量案件审理,在涉及美国某公司的计算机软件侵权及技术秘密纠纷案中促成双方全球纠纷全面和解发挥了重要作用。吸收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民陪审员组成技术类案件合议庭,2019年首次采用特定方式审理的案件入选典型案例。我院与中央和市属部门建立常态化专项协作机制,与天津、河北法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联合举办研讨会。主动参与科技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法护创新”巡回审判活动精准对接创新主体诉求,调研形成报告反馈园区,走进实验室与青年科学家交流实现司法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综合治理构建协同共治生态。
记者: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新型法律问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提升专业化审判能力方面有哪些举措呢?
宋鱼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科技伦理等新型法律问题,我院持续发力狠抓司法能力提升突出人才培养专业化目标。针对领军型、专家型人才通过承办重大案件和高端学术交流发挥引领作用,冯刚法官、芮松艳法官出版多部专著。谢甄珂法官主持的某软件自动跳过APP开屏广告不正当竞争案件庭审直播观看量达470万。周丽婷法官是我院成长起来的青年法官代表。针对青年后备人才通过承办疑难复杂案件和承担重点调研课题发挥中坚力量作用。我院重视对青年法官和高级助理的培养,公布了2025年全院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包括多项培养青年干警的新机制。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对知识产权审判提出新挑战。一是要更新审判理念。因市场和科技变化,且我国专利申请量虽居全球第一,但技术转化应用不足,需与时俱进更新理念。二是既有审判规则亟待完善。因新兴领域案件增多,打破传统界限,无论是行政审查还是司法审判都面临建立新规则的挑战。三是专业审判能力有待加强。我院受理的高价值技术类案件热点难点集中,不仅专利等领域纠纷案涉事实复杂,而且与产业相关市场等因素紧密相关,知识产权审判被国际关注评判,对审判人员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市场更需要技术的时候,深感高质量的司法供给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对于这些挑战,我院正在积极开展研究和探索,期待未来会有进一步的有力举措和显著成效。
记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如何继续前行呢?
宋鱼水: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法治护航未有穷期。可以预见新质生产力将带来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跨时代变革在算力大幅提升、新产能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可能将发生几何量级的增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专业的担当,与各界携手同行,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融入国家战略大局,保护和激发创新活力,共同书写科技与法治交融共进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