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中央苏区最后一场文艺演出

2025年04月02日 09:00  |  作者:陈相飞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黄麟乡井塘村,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村里有一个天然的露天演出场地。1935年春节期间,这里上演了一场争取人心、鼓舞士气的统战大戏。

1935年1月底,中央分局召开会议,讨论如何突围事宜。此间,为激发苏区军民的革命斗志,营造节日喜庆氛围,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决定由瞿秋白负责,组织中央工农剧社下属的“火星”“红旗”“战号”三个剧团,在中央分局驻地井塘村举行文艺会演。

其时正值新春佳节,战火纷飞之余,苏区的文艺工作者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表演形式多样,既有话剧、舞剧等戏剧,也有大鼓词、小提琴独奏、口琴独奏、乐器合奏等节目。新搭的简易戏台下,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中央分局的领导人项英、陈毅、瞿秋白、陈潭秋……都站在人群中间。

演出的夜晚,虽冷风细雨,但群情激奋、气势如虹。多年后,“火星”剧团领队石联星仍然按捺不住激动,深情地回忆:“我们用红纸泡成水当胭脂,用木炭当眉笔。那时已是数九寒天了,山风和小雨吹打着我们,但我们心中好像有团火在燃烧,兴奋得把什么样的冷都忘了。”在中央苏区极端困难、极端严峻的形势下,这场烽火岁月里的演出,不仅极大地鼓舞了苏区军民的斗争意志,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而且起到了迷惑敌人的作用,使敌人未能准确判断留守红军的实力,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

会演结束之后,针对危急的局势,留守红军根据中共中央急电指示,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成九个方向向外突围,分散开展游击战争,史称“九路突围”。

冲出敌军重围的同志,成为后来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种子和骨干。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南方八省保存下来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成为活跃在大江南北抗日前线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作者系中共赣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