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一枚蛋”让53个村集体年增收678万元——浙江省江山市政协持续协商蛋鸡产业助力共富
“这些蛋鸡日均生产新鲜鸡蛋45吨,配以生产线加持,每小时蛋品处理能力可达6万枚,源源不断被销往上海、江苏等地。真没想到,一个养鸡场能吸纳本村60多人就业,带领我们走上致富路!”近日,在浙江省江山市坛石镇民生议事堂“请你来协商”活动现场,村民代表徐方洪对蛋鸡产业的发展连连称赞。
近年来,江山市始终锚定“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示范”,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大力谋划推动蛋鸡、湖羊等共富产业项目,推动城乡融合,缩小“三大差距”。
坛石镇群山环绕,资源与产业相对匮乏。如何实现“青山”变“金山”?该镇致力于发展特色养殖业,引进浙江汇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蛋鸡养殖。蛋鸡产业如何发展?全镇13个村如何抱团共富?这些问题成为江山市政协民生议事堂协商的重要课题之一。
围绕“一枚蛋”,江山市政协持续协商建言。2021年,以推动“打造‘金鸡小镇’”为重点,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成功助力占地面积188亩、存栏100万羽的全省单体面积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落户坛石。汇农公司百万蛋鸡生态示范园一期项目,年均为13村村集体经济增收14.6万元,项目所在地占村村每年增收更是高达25万元。
2022年,聚焦“村民领养+企业回购”帮扶机制,江山市政协又开展协商;2023年,立足村企共富进行再协商,建议实施“项目撬动+政府投建+企业管理+集体增收”共富模式,大大地增强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通过“一村带多村”“一地促全域”产业共建模式,带动江山市40多个村抱团发展,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
然而调研中发现,单靠蛋鸡养殖单打独斗,难以成为行业龙头,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为此,经过“蛋鸡全产业链条”主题协商后,集饲料加工、蛋品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翰音农业产业基地项目于2024年建成投产,成功打通了江山市蛋鸡养殖上下游产业渠道,构建起“养殖--饲料加工”的蛋鸡全产业链条。
尽管蛋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许多制约因素,如初级产品占比过高,导致附加值偏低;产业辐射范围较窄,未能形成跨区域产业集群效应。如何让蛋鸡产业“造血”更高效、“输血”更流畅,带动片区共富又成江山市政协民生议事堂的一个新课题。
今年3月,以“蛋鸡产业片区发展助力富民兴村”主题协商活动在坛石镇民生议事堂举行,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村民代表等齐聚一堂,为蛋鸡产业片区发展出谋划策。
“白毛乌骨鸡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可以立足江山特色,打造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品牌”。朱永春委员提出,对江山白毛乌骨鸡进行再开发,采用工厂化养殖提高产量,加快推进鸡类产品的深加工,提升本地蛋鸡品牌的知名度。
陈丽燕委员建议,支持企业建设鸡蛋深加工车间、有机肥厂等,单个加工厂可新增10至30个技术岗位。同时,鼓励项目所在地周边农户种植玉米、大豆等饲料作物,由企业保底收购,政府给予企业相应补贴。江山市政协社法委主任柴登祥建议,企业应开拓蛋品深加工领域,开发蛋类茶饮、粉剂添加剂、蛋白粉提取等产品,提升蛋产品附加值,扩大品牌影响力。
协商一只“蛋鸡”,壮大一个产业。从2021年的“打造‘金鸡小镇’”到2025年的“蛋鸡产业片区发展助力富民兴村”,五年间,江山市政协紧扣“协力共富”主方向,围绕蛋鸡产业持续开展调研主题协商,有效助力“蛋鸡产业”升级为“蛋鸡产业链”。蛋鸡产业从覆盖坛石镇13个村拓展至江山市12个乡镇(街道)34个村,再到目前的18个乡镇(街道)53个村。村集体分红从2022年的19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678万元,新增农户就业100余人,带动增收500余万元。
“只协商,不落地,不是真协商!”江山市政协主席胡炳泉掷地有声。他表示,开展蛋鸡产业专题协商是积极践行“协力共富”务实之举,也是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有效探索,将持续开展蛋鸡产业片区发展主题协商,让这只“土山鸡”成为撬动村民共富的“金凤凰”。(郑露菲 周渊博 胡灿)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