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资讯
“新时代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在京召开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 王慧峰)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新时代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日本熊本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就徽学研究的历史与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徽学是以徽州历史地理、徽州传统社会、徽州历史文化及其传承创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州民间文献和文书不断大规模面世,引起了国内学界广泛关注,促使徽学蔚然兴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是国内最早收藏徽州文书、进行整理分类、开展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所长杨艳秋表示,徽学研究应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立足中华文明传承发展脉络、立足中国古代史研究,细致挖掘以徽州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区域历史文化特色,深化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形态演变问题的在地化认识,加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徽学作为三大地方显学之一,依托于丰富的徽州文书资料,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可从加强机构合作、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继续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万明表示,徽学研究提倡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密切结合,在整理徽州文书的基础上讨论重大历史问题,比如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近代中国的艰难转型等。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振忠认为,近十年来徽州文书的整理出版蔚为大观、内容丰富,徽学研究未来可从见识新史料、交流新见解、讨论新问题三个方面继续着力。他建议,文书收藏机构单位乃至个人应合作建设徽州文献数据库,促进资源共享。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卞利指出,目前徽学研究存在研究力量分散、资料开放性相对低、研究低水平重复等问题,未来应从把握徽学学科性质、开放徽州文献、提升研究队伍水平、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着力,促进徽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申斌认为,徽学研究具有典范性,学界应组织编写徽学研究必备知识类书籍,提高徽学研究的可迁移性。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在深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