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孟宪民主办《地质学报》
1952年,“中国地质学会志”的英文刊名被改为“地质学报”四个汉字。主持这本著名中国地质学术期刊改名的人是新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孟宪民,这次更名预示着这本学术刊物的新生。
孟宪民早在1938年便与学术期刊结下不解之缘。从《地质论评》到《中国地质学会志》,他深谙学术话语权的分量。他力主中文刊物的决定并非一时兴起——早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留学经历使他深谙学术话语权的重要性。为此,他保留英文目录摘要,并在首期将谢家荣的矿床学成果译介至国际学界,架起中外学术桥梁。
翻开1952年的首卷《地质学报》,12人编委会云集黄汲清、程裕淇等地质大家。孟宪民创新编辑机制,统筹多领域研究成果,确保从传统地层学到构造地质学皆有呈现。据其助手回忆,他审稿时常说:优秀的论文一定要兼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随着期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孟宪民持续推动学术前沿探索。20世纪60年代的《地质学报》率先系统介绍古地磁学、深海钻探学,甚至刊载板块构造学说译文。1963年编委会进一步扩充,吸纳多学科领军学者。年过花甲的他仍坚持与年轻学者探讨板块构造学说。这种开放姿态使《地质学报》发行量显著增长,成为国际学界了解中国地质研究的重要窗口。
2022年,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暨《中国地质学会志》创刊100周年纪念专刊面世,封面正中的孟宪民照片目光依然灼灼。正如他生前所言:“学术刊物的厚度,丈量着一个学科的成熟度。”(周星)
编辑:廖昕朔